川菜:酱香传奇 滴滴香浓

发布日期:2019-09-1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川菜:酱香传奇 滴滴香浓



    民间常道: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在巴蜀,家家户户餐桌上,有种调味品必不可少,那就是酱油。离了它,菜不香,味不美,吃啥啥都不巴适。可见这酱油啊,硬是川人舌尖上的滋味,餐桌上的情妹。别说咱川人好这一口,甚至全国其他地方的吃货们,对酱油也是情有独钟呢! 相信,绝大多数中老年人小时候都手捧坛坛罐罐或碗钵到酱园铺打过酱油。之所以乐于打酱油,那是因为可以吃‘酱油拌饭’。于是,“好吃不过酱油饭”,就成了那个随时都痨肠寡肚年代的一道美食,在娃儿嘴里更美滋滋的叫着‘油油饭、酱油饭’。别看这仅是句在巴蜀大地流传百年的民间儿话,其内涵很是深沉,常令人为之感怀动容。蜀地子民尚滋味,可以说就是从“油油饭”开始的。‘酱油饭’‘油油饭’无疑都生动展现了四川人在追求吃上的‘行为艺术’与‘饮食情怀’,以及对生态食材及其属性由衷的膜拜与尊重。
     
     
     
     
     
     
     
     
    儿时的美味酱油拌饭
     
    酱,亦也叫将,“酱者,百味之将帅也,将领百味而行。”古人把酱列为第一,作为调味之先。可见几千年来,酱于一日三餐是怎样的不可或缺。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周礼》中已有“百酱”之说。酱之初,古人称为‘醯’(xi)、‘醢’(hai),实为肉酱,是一种很重要的辅食,而非调味料。孔老夫子曾说:“不得其酱,不食。”也就是说古人吃酱是十分讲究,也是很雅致的,吃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鱼肉等,都得配备相宜的酱食。其后,酱逐渐演绎为用以调味的各种酱料,发展于今各种调味酱料已是五彩缤纷,风味纷呈。
     
    而酱油的出现始于宋代,之所以称为酱油,乃指百味之将,如油似脂,滋润芳香,故名酱油。至清代,中国各地各种酱油作坊遍地芬芳,有口蘑、金钩、酱香、脂香、生抽、老抽、白酱油、红酱油等各种酱油。同时,酱油的提取也开始称为‘抽’,色浅、味淡、稀薄者为‘生抽’,经日晒露发酵,色重、味厚、浓稠者为‘老抽’。
     
     
    日晒夜露
     
    酱油在发展过程中,又叫为“清酱”、“酱汁”、“豉油”。其主要原料是以黄豆、小麦等,经过蒸料、拌料、拌曲、踩池、倒胚、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棕褐色液体。酱油按生产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天然发酵酱油、人工发酵酱油和勾兑酱油(化学酱油,已禁止)。天然发酵酱油是利用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成品风味独特,鲜香味醇、色浓汁稠、品质最佳,但因原料耗用较大且出品率低,周期长,故除少批量生产供特殊需要外,多不大批量出产。而在此原油基础上,添加蒸馏水和适量盐稀释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晒、露,也就是第二次发酵,此酱油便是“一级酱油”,如此发再分解稀释,即是二级,三级酱油了。
     
    而人工发酵酱油是通过人工制曲,加温发酵而成,其工艺又分为低盐固态发酵和无盐固态发酵两种,现今普遍采用的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此方法生产周期短,出品率高,蛋白质含量也较高,其质量虽不如天然发酵酱油,但其风味、色泽、滋味以及营养成分都能达到食用和烹调要求。酱油岁品类较多,但品质要求均以颜色红褐、晶莹鲜美,有酱香脂香气,鲜香醇厚、味柔和绵长为佳。烹调中起到调味、提色、增鲜、促香的作用。
     
     
    传统酿制工艺
     
    在日常使用中,酱油还分为浅色酱油、深色酱油、甜红酱油。浅色酱油又叫本色酱油、原色酱油、白酱油、生抽。成品具有在发酵过程中自然生成是色泽和鲜香,颜色较淡,较为稀薄,粘附力弱,多用于凉拌菜和味碟蘸料。
     
    深色酱油,又叫浓色酱油、咸红酱油、老抽。是在原浅色酱油基础上,再经日晒夜露,使其增色、浓稠,成品色深、浓稠、粘附力强。烹调中除了调味、增香,还有上色的作用,多余烧菜、炒菜、烩菜及一些凉菜,小吃中的饺子、面条的调味增色。
     
    甜红酱油,又叫甜酱油,同样以黄豆制成酱胚,配以红糖、饴糖、食盐、香料、酒曲酿制而成。具有颜色深厚、酱汁浓稠、咸甜鲜美、香味浓郁的特点。川菜烹调中多用于一些禽畜肉料加工上色,也有用于凉拌菜和小吃的调味、像蒜泥白肉、甜水面等。行业中老师傅也常用浅色酱油加红糖、香料在锅里熬制,称为复制酱油或复制甜红酱油,其风味味道亦佳。
     
     
     
     
     
     
     
     
    酱油超市 各投所爱
     
    有道是:川人说川话,川味用川料,方才能做出地道川菜,体现出地域特色和风情。酱油等在川菜烹调中被称为“川菜特色调味料”,像自贡井盐、阆中醋、温江窝油、中坝口蘑酱油、郫县豆瓣、永川、潼川豆豉、牧马山二荆条辣椒、汉源花椒、四川泡菜、宜宾芽菜、资中冬菜、涪陵榨菜等。单就酱油而言,过去就有成都太和酱油、大王酱油、犀浦酱油、温江酱油、德阳酱油和中坝酱油,都被广泛运用在川菜烹调中。不同的食材,烹饪方式、味型,以及加工上色、调味等,采用哪种酱油,都有严格的要求,方能突出菜肴的风味特色。像红烧肉、樱桃肉、回锅肉、咸烧白、蒜泥白肉、甜水面、红油水饺、担担面、蘸水味碟等。
     
     
    滴滴香浓 鲜美绵长
     
    滴滴窝油 芳香致远
     
    温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地处天府之国腹地,境内四河环抱、地势平坦、千流纵横,自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素有“金温江”的美誉。温江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条件这里酿造的酱油才会口感独特。
     
    据《温江县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大约1744年,迄今260多年),江西金溪县人郑豫昭、彭永年在温江城关开设铨盛号、海天春号酱园。主要生产酱油、麸醋、豆瓣、甜酱等产品。开启温江生产调味品的历史,温江也是中国最早盛产酱油、豆瓣等调味品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工艺又称为窝油或滴窝油,至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民国期间,温江酱园业逐步发展,产品很多,其中滴窝油色香味俱佳,是温江的传统名产品。独具一格的“温泉牌”窝油,又名“温江白酱油”享誉川西坝子。 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调味品产地之一。2009年,温江窝油被确定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