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肝脏外科禁区的勇士--陈孝平

发布日期:2019-08-2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勇闯肝脏外科禁区的勇士--陈孝平



    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杰出成就金质奖章、亚太肝胆胰协会突出贡献金质奖章、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0年前。2009年11月3日,同济医院外科手术室,一场不寻常的手术正在进行。一位为割肝救子日行十公里减去脂肪肝的母亲,正在进行亲属间活体肝移植。与手术同步,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这位“暴走妈妈”的手术,全国亿万人为术中母子揪心。
     
    这场肝移植手术历经漫长的14个小时,最终母子平安。在业内,器官移植是外科手术的“王冠”,肝移植更以手术难度高被称之为“王冠上的明珠”。
     
    这名主刀医师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
     
    今年8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2019年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当选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陈孝平,也是医疗界本年度唯一的入选者。
     
    谈及获奖感受时,陈孝平感慨:“这对我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巨大的鼓舞!知识分子要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只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才能让知识发挥更大作用,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他呼吁,中国医学家都要做中国人的临床研究大数据,注重创新,更注重将研究成果融入呵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
     
    全心付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
     
    40余年,陈孝平已经做了一万多例肝脏疑难手术。切开、暴露、分离、止血、结扎、缝合……手术时陈孝平依然执着于每一个规定的细节和流程。“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着急没有意义,最老实的方式其实是最快的。”
     
    熟悉陈孝平的病人都知道,陈教授手术之外还是个“超声医生”。对于所有由他主刀的病人,陈孝平都要亲自看超声的动态影像,而不是只看纸质报告。每周他都有固定的读片时间,“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先看片,再看报告。因为外科医生不仅要对疾病有明确诊断,更要精准了解肿瘤的确切位置与周围其他器官的关系。提前预判,有目的地做手术,有了警惕、主动,胆大心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对每一个术前病人,除了亲自检查看片,陈孝平还要求把各种检查结果带进手术室,随时调看,避免失误。于是,他为病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得多。
     
    陈孝平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2万多例,含肝癌手术1万多例,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在几代外科前辈工作基础上,陈孝平在肝胆胰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首次提出先天性代谢性肝病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理论,并创建可供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首次提出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了三项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和一项肝移植术;提出小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理念,建立不缝合胆管前壁的胆肠吻合术和插入式胆肠吻合术;改进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步骤,创建陈氏胰肠缝合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发展。
     
    在此成果基础上,他主持制定我国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和肝血流阻断方法与选择原则等诊疗规范;主持制定中国腹腔镜肝切除专家共识,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他代表中国医生先后参加制定或修订国际肝胆疾病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6项,如亚太肝癌治疗专家共识和国际腹腔镜肝切除专家共识,提高了中国医生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
     
    知难而上 为了国人健康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因为营养状况不佳,肝炎、肝硬化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世界上的肝病大国,对肝癌的诊断也普遍较晚。肝脏是人体内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血供丰富、功能复杂,因而肝脏外科也以难度大、危险性高、手术禁区多著称。
     
    1973年,陈孝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直到1979年的6年间,这名年轻医生没有见过一台肝脏手术,那时肝脏是公认的手术“禁区”。选择肝脏外科作为主攻方向,陈孝平颇有点知难而上、舍我其谁的胆略和勇气。
     
    2009年“暴走妈妈”手术牵动了全国亿万人的心。
     
    实际上,在国内,亲属间辅助性部分活体肝移植从理念到实践,都是由陈孝平首创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孝平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了“亲属间活体肝移植”的理念;2008年,由陈孝平主刀的国内首次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暴走妈妈”术前,专家大会诊决定了儿子肝切部分,妈妈只割小部分肝,这种手术难度大,此种方法是陈孝平读博士期间就已提出,当时也是国际首创。1982年至1985年,他就大胆地提出良性肝病全切肝脏没有必要、病人只需37%左右的肝脏就可维持功能的新观念。这样,供肝体积小,供者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
     
    “暴走妈妈”手术中,陈孝平沉着应战,充满必胜的信心。直到晚上,最后一根胆管才缝合成功,最难关头过去了,陈孝平一直悬着的心放下大半。
     
    勇闯禁区为世界医学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跟着国外走,永远只能做老二。”陈孝平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条件有了大幅提高,我们不能一味盲目模仿国外的技术。
     
    站在肝脏外科历代前辈的肩膀上,陈孝平勤奋思考、勇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打破肝脏外科领域的种种“禁区”,每一步都镌刻着他对疾病的思考、对生命的专注。
     
    在肝脏外科领域,陈孝平被业内称道的是打破了该领域5个手术禁区、在世界上创立三项中国人的原创手术方式,这些方法很快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肝病手术治疗水平。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