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还能掏出“肿瘤”?如何正确掏耳?

发布日期:2024-02-0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掏耳朵”还能掏出“肿瘤”?如何正确掏耳?


    科普

    “掏耳朵”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行为,看到这三个字可能很多人就会不自主的掏起来,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讲卫生,有些人是因为耳部不适,如耳痒、耳闷等,也有些人纯粹是为了“舒服”;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掏耳朵”也有有很多学问,掏好了是一种“享受”,掏不好就是一场“灾难”,不恰当的掏耳朵方式,可能会不小心掏出“肿瘤”哦。那么到底“耳屎”需不需要掏?能不能自行掏耳?怎样掏耳才正确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掏耳朵的正确方式

    01



    相关专业知识:

    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起自耳甲腔底部的外耳门,外面连着耳廓,向内直至鼓膜,长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占外侧1/3,骨部约占其内侧2/3,其功能主要是向中耳、内耳传递声波。外耳道软骨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其中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分为油性耵聍与干性耵聍。



    02



    “耳屎”需不需要掏?

    “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分泌物,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异物的作用,比如,“耳屎”能抵御小虫子进入耳道,起到屏障作用,防止造成鼓膜损伤;也有研究表明“耳屎”中含有酵素,能抑制外耳道细菌、真菌滋生,如果一点点“耳屎”都没有,反而更容易感染,诱发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炎等。此外,一般情况下,外耳道有一种自洁功能,“耳屎”会随着人们的咀嚼、吞咽、打哈欠及头部的活动等动作而自行脱落掉到耳外,不会引起外耳道堵塞。所以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不需要掏。

    但是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就需要清理:第一是耳屎积聚较多引起耳痒及耳闷堵感,甚至影响听力;第二是在耳朵出现流脓流水时,需要先清理再进行治疗。第三是耳朵异常瘙痒,可能是真菌性外耳道炎时。

    ↑ 这里有图,请谨慎点开

    03

    用棉签掏耳是否安全?

    许多人认为棉签前端柔软,洗澡或者游泳后喜欢用棉签清理耳朵,但其实棉签与外耳道的直径相差不多,用棉签掏耳不但不能把耵聍掏出来还可能会将其推向耳道深部,引起耳闷堵感、甚至影响听力,时间长了会损伤鼓膜及外耳道的皮肤黏膜。

    04

    小孩子的耳朵能掏吗?

    午后阳光正暖,枕在妈妈的腿上“掏耳朵”,一定是不少人美好的童年回忆。许多妈妈,看到孩子的“耳屎”时,总是忍不住想清理。但是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耳道更窄,外耳道皮肤免疫力也更脆弱,掏耳时更易引起外耳道炎哦,不建议自行给孩子掏耳,如耵聍已堵塞整个耳道,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前往医院处理。

    05

    能不能自行掏耳?如何正确掏耳?

    原则上不建议自行掏耳,最好的办法就是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让医生借助器械将耳屎取出,如果非要自行掏耳,建议科学掏耳,有以下注意事项:

    1. 干净合适的器具,有的人用挖耳勺掏,有的人用长指甲掏,甚至有的人用牙签、钥匙掏,感觉万物皆可掏耳,如果使用没有消毒或不干净的掏耳工具,会将病毒、细菌、霉菌带进外耳道;尖锐的东西在掏耳朵时易刺伤耳膜,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也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引起出血、感染,使耳道奇痒难忍,炎症反复刺激也可导致胆脂瘤、乳头状瘤生长,甚至发生恶变;

    2. 把握好深度,最好不要超过2cm,否则容易损伤鼓膜。

    3. 力度适中,外耳道皮肤娇嫩,皮下组织少,与软骨膜、骨质连接比较紧密,掏耳朵时一定要在感觉不痛的前提下进行掏耳,否则容易把耳朵掏烂,导致外耳道感染,甚至真菌感染,外耳道胆脂瘤等。

    4. 不要过度频繁掏耳朵,建议每个月清理1次即可,最多不要超过两周1次。否则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滋生细菌,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常掏耳朵还容易刺激皮肤细胞的异常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5.掏耳朵适宜在僻静处,要避免周围有人嬉笑打闹;

    健康小贴士:掏耳会引起咳嗽,牙疼也会引起耳朵疼哦。外耳道的神经来源主要有2个:第一为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的后与下壁及鼓膜外侧面的后半部,故当刺激外耳道皮肤时,有时会感到嗓子痒,甚至引起反射性咳嗽;第二为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的前壁与上壁及鼓膜外侧的前半部,故当牙疼时可传至外耳道,引起耳部的疼痛,这些都是一种神经反射现象哦。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