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笼包、日料、西餐、本帮菜,美食如何成为喜

发布日期:2019-05-2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原标题:营造上海魅力④| 小笼包、日料、西餐、本帮菜,美食如何成为喜欢上海的理由

      美食,往往是人们寻访一座城市的理由,也是讲述一座城市时,总会念念不忘的事。

      比起川菜之于四川、粤菜之于广东,似乎上海的本帮菜,并不足以大幅增添城市的吸引力。

      不可否认的是,饮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背后更蕴藏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和形象特征。

      那么在21世纪,上海的美食印象究竟是怎样的?它对外来者的吸引力在哪里?

      从生活视角理解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或能让它更加魅力四射。

      文火慢炖吃功夫,有些菜被撤下菜单

      土生土长在上海的90后小安,已经一年没去本帮菜饭馆吃饭了。

      平时工作忙碌,她的午饭大多靠外卖解决,偏好牛肉饭、鸡肉饭、鳗鱼饭、麻辣烫、冒菜、蔬菜色拉等。

      好友聚餐,选择的餐馆大多位于大商场,以火锅、茶餐厅、日料、韩式烤肉、混合菜为主。有时候,仅仅因为看重某个餐厅“桃花源一般的环境”前往打卡,但菜品究竟怎么样,“想不起来了”。交际应酬,首选条件是环境好,至于什么菜系,“似乎分类并不明确”。只有老一辈聚餐,挑选的餐馆偏爱“圆台面”,更多选择上海菜。

      最近,小安需尽地主之谊,带远道而来的朋友尝尝上海的特色菜。此时她忽然意识到,除了小笼包,竟然想不出什么值得推荐的特色美食。

      “我自己平时常吃的几家饭店,如必胜客、避风塘、西贝,难道我要带一个外省人去吃上海的广东菜、西北菜和西式快餐吗?”小安说。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的老外同样如此。来自美国的尼克今年正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初到此地,他吃遍了学校附近的每一家餐馆。说起上海的美食,他这样回答:“我最爱的是微辣的重庆小面、鸡公煲和东北饺子。”美国朋友来上海,他也会推荐这几家,还会告诉朋友们“美国的中餐馆味道不正宗,这才是好吃的中餐”。

      另一个现象是,如今旅行社推荐的上海菜饭馆,常常被本地人认为“并不好吃,就是骗骗游客的”。为什么游客们总是吃不到真正代表上海风味的美食?

      美食评论家沈嘉禄有一个解释。他说,知名旅游饭店往往客流量太大,本帮菜讲究火候,需要烹饪20分钟的菜肴,最后15分钟就上菜,口感自然不佳。

      比如虾子大乌参,工序复杂,专门有人负责炸,有人负责小火炖,时间来不及时,一个锅里放太多条,边上的一条可能煮不到位,容易有异味。而糟钵斗、蹄髈等,文火慢炖吃功夫,有些饭店干脆把这些菜撤下菜单。

      相比之下,生煎、小笼包之类的点心更容易代表城市形象。访客们面对菜单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怎么点菜,但点风味小吃相对容易些,因此它们更容易出名。

      

    小笼包、日料、西餐、本帮菜,美食如何成为喜

      桂花拉糕  沈嘉禄摄

      “有味道的食材需要慢慢煮出味,没味道的食材需要酱汁慢慢煮进去。而工业化、现代化,快速流通的商业社会,可能是风味美食天然的敌人。”沈嘉禄说。

      本帮菜没什么了不起,但又了不起

      饮食的历史即城市的历史。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开埠以后,历经几次移民大潮。起初,移民们能找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首选的行当之一就是门槛较低的餐饮业。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外来风味就这样进入上海。

      如今,上海人日常熟悉的风味小吃,如大饼、油条、豆浆、粢饭、生煎、锅贴、小笼、阳春面、梅花糕、海棠糕、双酿团、条头糕等,都是舶来品———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而来。现在还叫得出名字的本地风味,如草头饼、撑腰糕,知晓率反而不高。

      不断有新品种在这座城市诞生,与城市的消费习惯碰撞、摩擦、改良。比如南翔小笼来到上海后,成为茶馆消费的休闲食品,越做越小。

      

    小笼包、日料、西餐、本帮菜,美食如何成为喜

      南翔小笼  沈嘉禄摄

      在沈嘉禄看来,当一个食品具有休闲性质,那就“高档”了———因为人们不再是为了吃饱,而是为了磨牙。风味美食在上海小而美的变化,恰恰是一座城市走向繁华的过程。

      “本帮菜90%来自外省。”沈嘉禄解释,它吸收外省美食的特点后本土化,以农家菜为底子改良,方成就了今天的本帮菜。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