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探秘血常规报告之白细胞

发布日期:2024-02-0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科普 | 探秘血常规报告之白细胞


    当你去医院看病时,医生一般都会开一个叫血常规的检查,完整的医学术语叫血细胞分析。什么是血常规检查,为什么要开这个检查,有什么意义呢?

    血常规报告(一)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为什么要开这个检查,有什么意义呢?

    血常规检查:是指通过观察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

    当你拿着多达二十多个项目的血常规报告,你是否会感到就像天书一样,该如何去看懂呢?

    其实血常规报告单只需要看懂这三种数据就够了。

    它们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



    白细胞计数(WBC):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是人体抗感染的一道屏障,主要起免疫、吞噬的作用。

    看到白细胞数量有变化也不要吓得不行,因为白细胞数量高低除了疾病的影响,也会受年龄、活动、情绪和女性生理状态等因素影响,波动比较大。

    1、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增多: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增多: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等,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2、白细胞减少

    常见疾病:病毒性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伤寒、副伤寒、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药物、放射线、化学品的影响等。

    另外,要看身体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具体判断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炎症或变化,还需要看白细胞形态,以及下面几个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这5类。

    1、中性粒细胞

    (1)增多:急性细菌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肿瘤(包括白血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物理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淋巴细胞

    (1)增多: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艾滋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2)降少: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射线损伤等。

    所以不要再一感冒就吃头孢、青霉素这类的抗生素了,谨遵医嘱,找到你的感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后,再用药。



    3、单核细胞

    增多:各类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以及部分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婴幼儿及儿童可出现生理性增多,所以不要看到你孩子单核细胞增高了,就觉得一定有问题,还是要多找医生具体分析。



    4、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各类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以及皮肤病等



    5、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过敏性疾病及风湿性疾病。

    血液病:如果发现白细胞数量突然变得很高,甚至高达几百,并且外周血涂片中还提示有幼稚细胞,这个时候就赶紧去找血液科医生,因为很可能是血液病!



    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一般需要抽取静脉血,也可以使用手指末梢血(多用于婴幼儿),抽取血液后将血液放入含有EDTA抗凝剂的试管中或装有一定比例的专用稀释液中(末梢血),防止血细胞聚集凝固。

    总结:血常规是最普通也是最常见的检查,因为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虽然身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是可以通过检查这些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找到很多疾病的迹象,所以不要忽视血常规检查!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