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科学|秋石的故事:尿液炼制的丹药和李约

发布日期:2019-05-2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20世纪中期,鲁桂珍和李约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中国古代从尿液中炼制的秋石为较纯净的性激素,这一成就早于西方几百年”(Nature,1963),史称鲁-李论点。文中列举了古代几种配方,之后还有几篇文章补充说明秋石的非凡意义。

    这是为什么呢?翻开诺贝尔奖历年获奖名单,会发现1939年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Adolf Friedrich Johann Butenandt)和法国科学家卢齐卡(Leopold Ruzicka)就是因为发现性激素而获得了当年的生物或医学奖。所以,李约瑟激动是有理由的,这不正说明中国古代科学领先西方吗?从现实角度说,这是多少患者的福音啊,绝对是比伟哥更伟大的发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大量篇幅都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比西方更先进,比如勾股定理的发现,比那个杀了一百头牛的毕达哥拉斯早了500年!

    李约瑟的时代科学史及科学史学还比较年轻,虽然萨顿的科学史之父的地位早已奠定,他的学生默顿已经也通过自己的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奠定了科学社会学的基础,但是李约瑟似乎没有和他交流过。作为一个基督徒、马克思主义者和道教粉丝,李约瑟在鲁桂珍等人的影响下,坚信中国古代也有科学,而且一直繁荣昌盛生生不息,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西方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等到科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完善,人们开始反思李约瑟的影响与作用。诚然,李约瑟打破了欧洲中心论,让大家将视野转向了非西方传统的科学文明,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似乎被自己对中国的喜爱蒙蔽了双眼。第一,中西比较的意义有限,倘若以李约瑟的方法写一部《印度科学技术史》或者《伊斯兰科学技术史》,显然也有很多领先西方的科技成果,相反,写《西方科学技术史》也会有很多西方超过中国、印度或者伊斯兰的案例;第二,李约瑟的考证存在概念模糊或混淆,比如前面说的勾股定理,《周髀算经》确实给出了“勾三股四弦五”,但这只是一组勾股数,公元前1500年的巴比伦石板也有这样的记载,比中国早很多。至于公式定理的证明,其实毕达哥拉斯的方法也没有保留下来,最早出现是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第一卷。当然不排除中国古人或者古巴比伦人在知道了一组勾股数后可以以此类推计算其他直角三角形,但这也不是数学上的证明,证明是数学学科成形之后才有的概念;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很多概念是现代才出现的,不能去套古代的历史场景,否则就是时代误植。李约瑟经常会犯这种脱离具体的历史情境来谈历史的错误,类似的事情很多非科学史的人也经常干,人们谈及自己学科的历史多少都会带着这么一种心态,这就使得研究科学史尤为重要。举个例子,李约瑟说中国古代人制备了单质砷是很了不起的科学成就,但是古时候没有单质、化学元素的概念,中国古代的炼丹师是制备出了一种现在称为单质砷的物质,但是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物质,还想以此长生,结果一命呜呼。单质砷的故事和本文要谈的秋石的故事很相似。

    秋石到底是什么?首先,秋石是一种丹药,唐代诗人白居易《思旧》诗云:“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人·秋石》记载:“淮南子丹成,号曰秋石,言其色白质坚也。近人以人中白炼成,白质,亦名秋石,言其亦出于精气之餘也。再加升打,其精致者谓之秋冰,此盖倣海水煎盐之义,方士亦以盐入炉火煅成。伪者宜辨之。”

    那么,用来炼制秋石的人中白又是什么呢?据《汉典》:“中药名。又称人尿白、尿白碱。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清热解毒,祛瘀止血。旧时多用尿具内的灰白色沉淀物。”《唐本草》作“溺白垽”,宋洪迈《夷坚志再补·人中白》:“人中白者,漩盆内积起白垢也,亦秋石之类。”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部·溺白垽》:“人中白。滓淀为垽,此乃人溺澄下白垽也。”人中白自然就是尿液之后的结晶,但是传播过程中尿液又逐渐演变成了童子尿。童子尿这个概念又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未成年男性的尿,一层是没有性生活男性的尿。

    包括科学史在内的所有学科,都是靠推翻前人研究逐渐发展的。鲁-李论点引发了很多争论:反方说按照李约瑟收集的配方提炼不出来秋石;正方则说,没有做实验怎么知道做不出来?反方说这个还需要做麽,按现在化学原理一看就知道生成不了性激素;正方说,古人做实验都是混合物,到底是哪个物质参加了反应呢……于是,大家都开始做实验,将鲁李提到的五个方子挨个做下来,结果没能得到秋石。最典型的实验可以参见中科大高志强的硕士论文《中国古代五种“秋石方”的模拟实验及研究》。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