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麻醉周”在京启动:揭开麻醉的神秘

发布日期:2019-06-2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首届“中国麻醉周”在京启动: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

    3月30日,2017中国麻醉周新闻发布会在新华社综合楼多功能厅举行。新华社《瞭望》周刊供图。

    中国网新闻3月31日讯 (记者 郭泽涵)3月30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麻醉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将3月27日至4月2日定为“中国麻醉周”。

    在临床上,执掌患者生命质量的麻醉医生始终是一种神秘的存在。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麻醉医生这支“神秘部队”也终于揭开面纱。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指出,应借助多种传播渠道,积极开展麻醉知识方面的健康科普宣传。“这不仅能促使公众了解麻醉学技术进步,也能让患者更好的配合麻醉医生的临床治疗,减少医患矛盾发生。”

    据悉,“围手术期医学”学科正式确立是从“麻醉术”到“围术期医学”的一次重大进步,也是在实现将麻醉死亡率降低到20万分之一以下的安全目标后,将目光转变为患者的远期治疗与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

    本次会议上,数十名业内专家围绕本年麻醉周主题——“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展开讨论。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表示,麻醉本身是安全的,真正的挑战是围术期管理与降低术后死亡率。2016年全国手术量超过4000万,手术后死亡例数至少90万以上,成为我国排名第四位的死亡原因。“手术结束远不是终点,而要将视野拓宽至围手术期全程。”

    因此2016年起,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以关注患者康复为中心,提出了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的目标。麻醉医生不仅要关注麻醉安全,同时也要关注患者手术后的长期康复和转归。

    黄宇光表示,现在的医学没有单独一个科室或少数科室就能够解决围术期死亡率和病人生活质量的问题。因此,需要学科间的融合,麻醉医生可以与内科医生一起帮助病人,从术前开始把病人自身可能导致的死亡原因降到最低。同时麻醉医生也可以跟外科大夫进行多学科的合作,减少手术中患者的死亡率。

    熊利泽表示,对于围术期医学概念的落实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业内人士广泛共识的建立。随着临床医学领域对围手术期生存及恢复质量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注度增加,“围术期医学”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的改革仍然道阻且长。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