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论症 | 赵杰:守护“顶梁柱”的人

发布日期:2024-02-0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谈医论症 | 赵杰:守护“顶梁柱”的人


    屋有梁,人有脊。脊椎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脊椎受伤或受损,影响生存质量。面对多发的脊柱疾病,如何让患者挺直腰板健康行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赵杰教授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赵定麟是国内声望极高的老一辈骨科专家,受父亲影响,他成为了家中继承衣钵的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赵杰教授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赵定麟是国内声望极高的老一辈骨科专家,受父亲影响,他成为了家中继承衣钵的人。



    有的病不用马上开刀

    人的脊柱由33块椎骨借助椎间盘、韧带及关节连接而成,脊柱“贯穿”我们的身体,也“连接”起一切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线”脆弱,因外伤、肿瘤、退变等原因,都会让它“受伤”。

    35岁的小陈,腰背部和腿部疼痛并伴足趾麻木数月,就医诊查结果居然是腰椎管内外一个“大哑铃”状占位导致。他辗转来到赵杰主任的门诊。凭借丰富临床经验,赵杰诊断为椎管内神经鞘瘤可能,需尽快手术。

    这类疾病传统手术方式需要“开大刀”,为保护好神经功能,切除较多的脊柱后部稳定结构才能显露椎管内外侧的肿瘤,同时需要椎弓根螺钉、融合器等植入物,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也牺牲了腰椎的运动节段,对于患者术后生活功能影响较大。赵杰主任团队联合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为小陈精心制定了一套开放联合微创的手术方案。

    赵杰带领手术团队,在保留关节突关节等脊柱后部稳定结构的前提下显露分离椎管内肿瘤,同时借助椎间孔镜分离椎间孔及椎间孔外的肿瘤组织,巧妙实现了对脊柱稳定结构的保护和肿瘤的精准彻底切除。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及足部麻木明显改善,腰椎活动正常。

    其实,除了当“拆弹专家”外,赵杰遇到的更多患者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他认为这是最常见、也最应当被重视的脊柱问题。“老龄化趋势明显,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不良生活方式、不当姿势等都是重要原因。”赵杰告诉记者,受脊柱疾病困扰的对象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这些患者大多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而缓解;因此,赵杰常常劝其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开刀,能够通过机体自愈机制缓解的病痛,就尽量不要外科干预。



    善于运用新技术创新

    66岁的老陈因腰痛伴右小腿酸胀麻木再次来到赵杰教授门诊,二十余年间因颈椎、腰椎疾病前后接受了赵杰主任团队四次手术治疗,每一次都奇迹般康复。这次住院经检查后确定,症状是10余年前腰椎手术部位再次狭窄、神经受压所致。赵杰和团队详细地分析了老陈的病情后,根据老张的椎间形态,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的椎间融合器,在对神经进行彻底减压后,重建了腰椎曲度及稳定性,术后恢复满意。老陈术后激动地写了感谢信,而赵杰教授认为,在复杂的医学实践中,脊柱外科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较其他学科可能更多,面对需要翻修手术的患者,虽然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加,但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仍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医者要承担得起这份责任,除了勇气外,更需要有过硬的技术保证。

    善于运用新技术,是戴尅戎院士领衔的九院骨科团队的一贯传统。几年前,一位患有颈部巨大神经鞘瘤的年轻患者来到上海九院就诊,虽然是良性肿瘤,但这位病人的瘤体很大,又长在颈部,破坏了颈椎稳定结构,压迫了神经,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前,那么大的肿瘤摘除后,残留的空缺部分没有合适材料填充,手术很难完成,所以只能建议病人做姑息治疗。但有了3D打印技术之后,肿瘤切除部分可以用3D打印的支撑假体实现重建。”赵杰表示。最终,患者摘除了颈部巨大肿瘤,并植入了3D打印的人工椎体,这也是上海首例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颈椎手术的患者。

    然而,脊柱疾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很有限,除了手术之外,能否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近年来,为探索脊柱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更优解决策略,赵杰团队联合企业开发了“FibroCell人成纤维细胞注射液”,以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间稳定性,有望成为国际首个能诱导退变髓核细胞纤维化的细胞药物。尽管产品目前只在研发初期,但赵杰相信,通过微创给药技术实现椎间盘修复稳定的过程,可降低由于腰椎不稳引起的腰背疼痛,为此类患者带来巨大的帮助。



    告诉患者治疗的得与失

    在脊柱外科的临床中常会面临这样的抉择:手术还是保守?赵杰告诉记者,“不同的患者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他们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脊柱手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日趋成熟,绝大部分脊柱手术也成为常规手术,是微创操作,不必过分担心手术风险问题。

    在是否选择手术这个问题上,他秉持谨慎的态度——以病人的痛苦和需求为基准来衡量得失。“我经常告诉患者,脊柱生理性衰老是无法改变的,你的头发也白了,器官也会老化,脊柱自然也是这样,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有真正有病变的那部分人,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跟病人沟通的时候也会告诉他,通过治疗你会失去什么、得到什么,你的症状可能减轻了,但是一部分功能丢失了。考虑好得失,再来做决定。”

    今年中秋,20多年前的老患者老张又找到了赵杰,他当年因腰突症找到赵杰开刀。这一次,腰又不好了,于是儿子带着他千里迢迢从黑龙江驱车来到上海,再次找到赵杰。

    老张81岁了,见到赵杰的第一句话是,“我们都老了。”两人哈哈大笑,老张的第二句话便是,“20年前就说好了,以后还找你开,所以我又来了。”

    这种信任关系让赵杰很感动。但他也坦言,由于医疗发展水平所限,很多疾病难以治愈,只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并尽量实现功能重建和外观改善。“技术上不断努力寻求突破,同时也要善于和患者沟通,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