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脾胃湿热不要怕,生活妙招请收下!

发布日期:2019-09-29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媒体:脾胃湿热不要怕,生活妙招请收下!





    说起养生,很多人脑海中出现的概念就是运动饮食保健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让很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养生的小窍门,往往一个小习惯,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改变,甚至救你一命。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不规则,许多朋友都有胃部灼热疼痛、胃中空虚、似饥不饥、似痛非痛、热辣不宁、嘈杂泛酸、口干口
     
    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吃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脉象滑数等症状。这其实是脾胃湿热所致。
     
    脾胃湿热的病因
     
    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临床所见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胀满,泛泛欲呕,不思饮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变得黄腻。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脾胃
     
    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脾胃湿热的治疗
     
    对于脾胃湿热的治疗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症治疗。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方为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1.湿热并重
     
    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2.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脾胃有湿热做三个小动作
     
    1、摩腹
     
    方法
     
    先把这两个手叠在肚脐这个位置, 顺时针摩三十六,再逆时针摩三十六。顺时针要越来越大,一圈比一圈大,然后逆时针,要一圈比一圈小,最后还要捂到这个肚脐上。
     
    功效
     
    顺时针主要是泻法,用来去湿热。逆时针是补法,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
     
    2、提肛
     
    把拇指放到中指根,攥起来,这个叫握固。然后用劲儿收缩肛门就行了。
     
    你别看这个小小的动作,不但能健脾,还能补肾 。这是咱们老祖宗,最长寿的那个老人叫彭祖养生健康的方法,几千年前就发明出来了,现在外国人也把咱这个学走了,为啥啊?
     
    有许多疾病,像糖尿病以后, 神经源膀胱经常有尿不尽,残余尿,滴滴嗒嗒, 甚至严重的尿失禁 。
     
    像糖尿病病人,也经常有拉肚子的,一天拉几十次,也有合并便秘,大便不通的 。
     
    还有像男性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的阴道脱垂,子宫脱垂。
     
    女的还经常有一种病叫膀胱过度活动症,就是经常想尿,尿不尽、尿急、尿失禁,有的人一听水管的水声就想尿,有的一咳嗽就尿出来了。
     
    这些情况都可以练握固和提肛。
     
    3、温灸足三里
     
    足三里有强壮的作用,就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一句话叫“肚腹三里求”
     
    肚子有毛病,腹部有毛病,都是扎足三里。实际上感冒、脑血管病,也可以扎足三里。
     
    尤其到冬季的时候,温灸足三里。如果你没法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揉足三里,空闲的时候,就去点揉足三里就行了。
     
    点揉足三里2~3分钟。
     
    脾胃湿热食疗方
     
    1.薏米红豆粥
     
     
     
     
     
     
     
     
    薏米与红豆按1:1比例,再加等量大米,吃20多天后,可变为薏米和红豆之比为2:1,另一半是大米,粥熬至不稠不稀。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