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安眠药有致残致死风险

发布日期:2019-05-2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原标题:安眠药有致残致死风险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给三种药加黑框警告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医 师屈英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副主任 李小钧

    本报记者 李迪 任琳贤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三种安眠药应在包装上加“黑框警告”,以确保患者和医生提高警惕、安全使用。对很多失眠者来说,安眠药可谓他们安睡的“救命稻草”,当看到自己常用的一款药被打上警示标志,很多人本来就失眠,这下更睡不着了。那么,美国发出的黑框警告到底意味着什么?不妨听听专家的解释。

    导致罕见复杂睡眠行为

    FDA在公告中表示,美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失眠,必须依靠安眠药才能睡得更好。自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被批准上市以来,FDA一直密切关注着它们的安全状况。最新不良事件报告显示,这三种药可能导致罕见的复杂睡眠行为(梦游、睡眠驾驶、在没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从事其他活动等)。在已发生的66例不良事件中,有46例重伤事件,表现为过量用药、摔倒、烧伤、溺水、暴露在极冷的温度下导致截肢或濒临死亡、自我伤害,甚至是明显的自杀企图;还有20例死亡事件,表现为一氧化碳中毒、溺水、坠亡、体温过低、车祸以及自杀。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首次服药后,也可能发生在没有任何此类行为史的患者身上,哪怕仅仅吃了推荐的最低剂量。

    虽然上述不良事件很少发生,可一旦发生就很严重。因此,FDA认为有必要采取“黑框警告”这一有力措施来通知公众,并要求药品说明书增加一项禁忌证,警示那些在服药后出现复杂睡眠行为的患者,避免再次使用这些药;医生也不应再给他们开出这些药。

    FDA表示,将继续监测、评估安眠药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风险。安眠药说明书在介绍药物的用途和风险时,会定期更改内容,患者服药前应认真阅读。服药期间,患者如果发现自己在未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从事活动,或不记得用药期间的活动,应立即停药并联系医生,同时应及时向药监部门报告药物副作用。医生也应告知患者,服药可能导致罕见的伤害和死亡。

    专家解答四大疑惑

    那这几种药是否就不能吃了?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1.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用得多吗?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副主任李小钧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它们都属于非苯二氮䓬(音zhuō)类药物,是新型改善睡眠药物,也是单纯性失眠的一线推荐用药,在很多精神类疾病治疗中都会用到。相较人们熟知的“安定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它们成瘾风险较小,患者依从性较高,所以临床上用得较多。在一线城市,一半以上相关患者在用。三者比较,右佐匹克隆、唑吡坦起效比扎来普隆快,所以临床上处方量更多。它们都是处方药,还属于二类精神药品,按照规定,只有精神科医生以及取得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生才能开出,且只能在医院买到,药店不允许销售。

    2.如何理性看待FDA的决定?

    李小钧表示,FDA的行动是各国药监部门的风向标,也许不久以后我国也会采取相应举措。不过,黑框警告不代表不够安全。如果不够安全,FDA不会批准上市,即使上市也会勒令退出市场。加上黑框警告的目的是,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足够重视,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

    正是因为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相对安全,临床上用的才越来越多。随着全球失眠人数增加,用药的人多了,出现不良反应的人也会随之增加。FDA提到,66例不良事件都是比较罕见的情况,出于谨慎考虑才决定加上黑框警告。

    李小钧说,没加黑框前,专业医生也会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提醒。加上黑框警告更加强调这点。对医生来说,了解药物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风险后,更应明确诊断,对症用药。如果患者并非单纯性失眠,还伴随焦虑、抑郁或其他躯体疾病,则应考虑是否要开这些药。即使符合用药条件,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并向患者明确解释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但有一点要警惕,随着患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安眠药可能出现滥用问题。在此提醒患者,通过黑框警告了解用药风险后,一定要关注自己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做好防范措施;更不要通过非常规渠道购买,私自乱用。

    3.使用这三种药的人用换药吗?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