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肿瘤基因检测推动临床治疗革新和赋能药物

发布日期:2019-05-3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编者按:基因精准检测一直被寄于治愈癌症的希望之一。至本医疗创始人、CEO王凯认为,肿瘤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不同的肺癌患者需要对应不同个性化治疗方式。

    2018年10月27日,由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主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承办,普华永道协办,新浪健康、爱问医生作为战略合作媒体特别支持的2018中国健康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顺利闭幕。

    至本医疗创始人、CEO王凯

    至本医疗创始人、CEO王凯

    我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目前国内外在肿瘤治疗行业的现状谈谈其进展和方向。现在的肺癌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十年之后,我国或世界上癌症医疗将是什么样?如同5年前没有人知道微信,3、4年前没有想到支付宝如此方便一样,癌症医疗也将会有无法想象的进展和变化。

    肿瘤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谈及肿瘤必须提到技术发展,人类对于整个癌症治疗历史是基于技术的变化。我们对于癌症认识最初是60年前意识到癌症是基因层面的疾病,60年前两位美国科学家在费城发现两个基因融在一起之后形成了疾病发生发展,再往后人类不断看到一个现象,很多基因都能发生各种各样变异情况,甚至每时每刻体内都会发生DNA变化,这个变化累计一定程度就可能会有癌症发生。整个检测技术经历了,1、 一代测序技术,发现人类基因组是什么样的序列排序情况;2、 二代测序检测技术,只用2天就可以出现10个G左右检测数量,检测速度提高到指数级倍数。

    肿瘤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基于基因对疾病产生的影响可以找到用药的靶点。通过两千多个临床肿瘤患者数据发现有很多基因实际上参与癌症发生和发展,大约3/4肿瘤组织可以找到潜在用药靶点。对于癌症患者有三个突变可以找到,有一个半左右找到基因变异有潜在可能,这个患者通过靶向药物治疗或者是免疫治疗可以达到对疾病控制和预防进程监控。相关文章发表的时候是2013年,有70%左右基因检测数字和结果实际上并没有当时被医院检测包含,这就意味着当我们信赖的传统医院检测方法不能提供任何潜在治疗可能性,我们目前通过新的检测技术发现超过一半以上新潜在治疗方式在目前传统检测方法的医院不会覆盖。

    肿瘤检测推动医疗进展

    最开始癌症治疗是一起群体的效应性检测。一种药物不管一二线,整个群体有效率达到25%甚至是30%,这个药物就可以用于一线治疗方式。然后有一些人群可以切两部分,一部分有效,另一部分用二三线治疗方式。一个个试下去。第三层次的时候有一个黄色比凸显出来,癌症治疗到了我们听到的词—癌症再治疗。形象的说是,一个病房有10个肺癌患者,10张床位,每张床位患者不应该只用一套方案进行治疗,也不应该单纯切分成两波人进行治疗,实际上10位肺癌患者应该很明确用10种不同真正个性化肺癌治疗方式,达到对每位患者病情进展监测、预防复发、病情缓解,这才是精准治疗的本质。从找药到因人找药也成为美国进行癌症治疗的一个必然方式。

    十年以后什么样?

    再来看这几种不同癌症形式,96年我们看到肺癌方式很单一和局限;06年看到有3个点,这里面分别是两种癌症基因,这两种基因10多年前成为常规检测项目,有多种靶向药物;过了10年以后,整个细分将会更复杂了,每几个月就提出来癌症变化,如果不了解这个变化就落后于现实。

    举两个真实病例说明,2016年有一名肺癌病史患者到我们公司进行检测之后发现有几个癌症基因变化,还有基因扩增情况,符合美国NCCN指南提及的衡量体内突变程度,当时医生进行讨论之后决定了一个联合治疗方案,针对基因扩增和肿瘤复合比较高的现象。这位患者来的时候是躺在病床上岌岌可危,家属也是半放弃状态,可喜的是经过治疗目前状态还是比较稳定的。另外一个病例是针对19位患者的潜在免疫医疗靶点,寻找标记物治疗,病情得到一定控制。这个方案证明通过个例探讨癌症历史上新的一套治疗方案。

    整个癌症治疗包括靶向药物等离不开药物的变化。这里简单列一下,目前世界范围之内,2007年到2017年药物的数量变化表明晚期肿瘤药物增量突出,整个制药剂对于靶向药物追求越来越高,更多小分子出现。我们做药物开发一定需要做临床实验,临床实验离不开患者,目前免疫医疗比较火热,但是美国可用患者已跟不上研发试验需求,这是任何药企都面临的困境。癌症治疗药物研发有几个方面,先找到靶点然后开始药物检测,我们把癌症打散,不局限于一种癌症进行患者分组,把所有癌症下的基因打散,预见到基因变化形式放在一起,癌症患者分不同组,依靠基因分型类别进行治疗。新癌症变化这个分组模式可能解决刚才提到的药企新药临床试验的困境,新的靶向药物是针对一个基因变化的,大部分的患者用药效果很好,这是一个神药了。第二个现象癌症通过颜色分型,不同的颜色代表一种癌症类型,这个作为新临床实验模式。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