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脱贫亦需“微造血”

发布日期:2019-06-02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吃劲”的决胜阶段。响鼓重锤之下,“硬骨头”已日益显露。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块,一是“老、弱、病、残、少”等特殊人群,二是少数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懒人”“闲汉”。这两块“硬骨头”之所以难啃,原因在于前者普遍存在无劳力或劳力不足的问题,后者则是习惯了“破罐子破摔”,“等靠要”思想严重。

      目前各地对两类群体的帮扶更多的还是采取“输血”的方式,或者直接送钱送物,或者政策兜底,纳入各种保障体系。在如何“活血”“造血”,“扶上马,送一程”方面思路还不多,成效不显。要啃下这两块“硬骨头”,还是得仔细咂摸“精准”二字的深刻韵味,在“输血”的同时,采取“微造血”疗法,为其量身定制力所能及的脱贫计划,让其在脱贫路上由“别人推”慢慢成长为“自己走”。

      “微造血”更需“细诊脉”。跟一台成功的微创手术一样,“微造血”要想见成效,亦离不开前期大量细致的“望闻问切”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扶贫干部对“老、弱、病、残、少”等特殊人群要多用“脚力”,定期到户走访,实时动态掌握其真实的生活情况;多动“脑力”,对其致贫原因追根溯源,细审深论,找帮扶发力点;多费“心力”,学会换位思考,力争走进其内心深处,弄懂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对“懒人”“闲汉”亦要弄清楚他们究竟是没文化,缺技术“被动懒”,还是习惯得过且过“混日子”“主动懒”,如此方可因户施策,因人而异,精准发力。

      “微造血”更应“稳用药”。久病之人,身虚体弱,若用药过猛,反而会事半功倍,甚至适得其反。久贫之家亦是如此。对他们帮扶重在一个“稳”字,开的“药”既要让他们愿意吃,还得让他们吃得下、吸收得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帮扶举措围绕“钱多,事少,离家近”多做文章。只有“钱多”才不会让人视如鸡肋,才能让贫困户看到希望,产生足够的脱贫动力;只有“事少”才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才能让弱者看到自己还能强起来,让“闲汉”慢慢习惯忙起来,逐步树立脱贫的信心;只有“离家近”才不会让人心有牵挂,才能让贫困户少些后顾之忧,让脱贫的成效惠及更多。

      “微造血”更要“勤复诊”。学医的人都知道,一些疑难杂症治愈之后,如不定期复诊,往往会有所反复,甚至前功尽弃。对“硬骨头”群体的帮扶如无恒心,亦有此虞。这就要求我们做扶贫工作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定时关注贫困户的一举一动,留意他们的心态变化,对其刚刚树立的奋发有为之心,“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及时了解贫困户遇到的困难和瓶颈,第一时间调整帮扶思路,完善扶贫举措,确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适时总结已有成效,树立成功典型,在面上推广宣传,力争“双桨单舟总争渡,千帆竞发渡江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我们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激活“内生动力”,再硬的“骨头”也能啃得下,贫困群众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丛昕)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