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虚体 祛寒湿 冬病夏治三伏天

发布日期:2019-07-08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医:补虚体 祛寒湿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 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理论,从明清时期就已成型,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源于这样的理论指导,近年来每年的盛夏季节,我国很多中医医疗机构都会开展一些冬病夏治的活动。
     
    人们对冬病夏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今年入伏时间为7月12日,在三伏天即将来临之际,我将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及应用做一简单介绍,让大家在三伏天期间,能遵循冬病夏治理论,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有效调理和针对性治疗。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这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冬病的产生源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逢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致使正气不能祛邪于外,重感阴寒之邪,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的三伏时节,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正值最旺之时,人们通过采取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复发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其最大特点就是把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避开发病期提前进行治疗,釜底抽薪,避其锋芒,符合“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治未病理念。
     
    人体的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2日初伏第一天始到8月20日末伏最后一天止,共40天,横跨从小暑到立秋3个节气,正是自然界地面上的阳气最为盛满的时节,同时也是阳气欲向地下收敛的时节。在此时采取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正是“借天力”而行天时地利人和之事。在此之时,人们通过一些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可实现把天地之阳气收藏于人体内,补充身体元阳之不足,同时将潜藏于体内的寒湿之邪祛除,使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等症状及一些因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导致的宿疾,在寒冷的冬季不再发作、少发作或者轻发作。
     
    符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腹泻、结肠炎、虚寒性胃痛、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感冒、恶风、小儿遗尿、生长发育延迟、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颈椎病、虚寒妇科病、肾虚腰痛等疾病。其中,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虚寒腹痛、胃痛、老年腹泻以及关节冷痛、怕冷恶风、体虚易感冒等疾病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冬病夏治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符合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的原则,都可以归属于这类疗法,其目的就是用温热之法把患者体内的寒湿祛除,补充阳气,使身体温化起来。目前,中医公认和较多采取的方法是三伏贴、三伏灸、微创埋线、敷贴运气膏方等。在此,将大家最为常见和熟知的三伏贴做一介绍。
     
    三伏贴即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丁香、细辛等制成药饼或膏药,贴敷于身体特定穴位上。由于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人体皮肤温度、湿度最大,气血趋于体表,毛孔最为开放之时,此时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所贴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药效及疗效均佳。
     
    贴敷的方法是:从入伏第一天起,将膏药每隔2天—3天贴一次,每次保持6小时—8小时后揭除,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贴敷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出现灼热刺痛或有明显发痒发热症状,则应及时取下药物。但所贴敷的膏药一定需经中医专家诊断开方,不可自行制作贴敷。
     
    三伏贴一般选择身体前面的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天突(位于胸骨上窝中央)、神阙(肚脐)、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寸)以及后背的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肺腧(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处)、命门(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肾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具体来说,哮喘患者选择天突、肺腧,鼻炎患者选择大椎、肺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选择膻中、肺腧,胃痛患者选择神阙、中脘,腹泻患者选择神阙、命门、肾腧等。
     
    冬病夏治期间有以下注意事项
     
    1.尽量不要吹空调,不要吃冷饮,贴敷时感觉到热,是三伏贴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为了达到最好的疗效,建议不要用人工降温的方法把热压下去;
     
    2.不能喝酒,三伏贴是贴在阳经的穴位上助阳气的,如果喝酒阳气容易在身体里走窜,造成皮疹,甚至出血;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