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见证感动:记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护理团

发布日期:2019-05-2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平凡见证感动:记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护理团

      护士长王志玲在为患者做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

      大众网威海5月11日讯 (记者 程永生 通讯员 陈媛菲) 这里是威海市立医院7号楼4楼血液内科,时针指在上午9点整,过了交接班的忙碌时间,病房里开始恢复了安静。护士长王志玲在为25床病人做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娴熟而稳重;护士张丽兰轻快的脚步在病房里穿梭,她要给“层流床”内刚做完化疗的患者吴明(化名)输液;此时,在隔壁的病房内,一位护士正在紧盯着血细胞分离机,她严谨、认真的盯着仪器显示屏,记录着不断变化的参数,怀孕三个月的患者静静地躺着病床上,平静温和……护士节来临前夕,大众网记者走进市立医院,采访血液内科的护理人员,记录她们忙碌而又不平凡的一天。

      被“判死刑”的白血病患者从这里重获新生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独立的血液病专业特色科室,血液内科接诊的患者多数是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患者,还有极其罕见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V因子缺乏、高级别淋巴瘤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等。谈“白”色变,治愈无望,是很多患者刚听到“白血病”的第一反应。

      “并非都是如此”,从2011年就担任血液内科护士长的王志玲说,7年前,科室曾接诊一位家住荣成的患者,60岁的赵大叔在医院查出患有白血病,以为就此“被宣判了死刑”,家人连寿衣都准备好了。后来赵大叔经人介绍来到了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经过诊断,赵大叔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不放弃,还有希望!”科室的护理人员耐心开导赵大叔,王志玲带领护士实行一级护理,买饭、治疗、心理疏导……在血液内科化疗一个月,病情趋于稳定,一年半后,病情完全缓解。为了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他从家里带来了地里收的苹果、花生。如今7年过去了,当年差点穿上“寿衣”的老赵还能坐车从荣成往返威海,血液内科的医护人员也跟着感到自豪。

    平凡见证感动:记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护理团

    血液内科治疗用的血细胞分离机

      一声叹气引注意 心理沟通让29岁患者“重启”人生

      血液内科的护理,不单单是常规的扎针、输液,有时护理人员也要化身“心理医生”,对不愿意配合治疗或情绪低落的患者进行疏导,鼓舞他们面对疾病、战胜病魔。

      三个月前,一位29岁的淋巴瘤患者小李住进了血液内科病房,得知自己的病情,小李情绪低落,早上护士长王志玲为他做PICC置管,小李的一声叹气引起了王志玲的注意,“小伙子,别叹气,有啥心事可以跟护士长说说。”小李向王志玲说,自己觉得治愈的希望渺茫,大好的年龄躺在病床上,有点心灰意冷。王志玲告诉小李,科室接诊过跟他病情差不多的患者,经过治疗,愈后恢复良好的情况很多,不要有心理包袱。经过耐心的开导,第二天输液,小伙子又恢复了有说有笑,对医生的治疗也不再抵触。

      像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2012年,血液内科住进了一位70岁的淋巴瘤患者张叔叔,退休前曾是老师的张叔叔,听到淋巴瘤以为是“不治之症”,既不愿意配合治疗,又在住院时提出各种要求。王志玲和护士没有放弃,她们轮番对张叔叔进行开导,“医生护士跟患者一样,共同的敌人是病,只有我们一起联手,才能打败它。”护士的话打动了张叔叔,精心的护理让他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配合治疗了,心情舒畅了,病情开始得到稳定。自此后,每年的护士节、春节张叔叔都给王志玲打电话,向科里的护理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如今,在血液内科住院的病号,都愿意把心里的话跟护士唠一唠。情绪不好了,有些话不方便跟家里说,遇见护士查房、打针,也会唠叨两句。“倾听也是一种治疗,让患者放下压力。”王志玲说。

    平凡见证感动:记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护理团

    护士长王志玲和护士马上要开启一天的工作

      “我们的护理团队最给力!”

      血液内科是2004年开始专门收治血液病患者,一年的住院病人有两千多人次,血液病患者抵抗力低,特别是做完化疗的患者极易感染,这就要求护士格外细致,“44张床位,18个护士。”王志玲向记者介绍,不加班的时候还真的不多,“有时半夜接到通知,也随叫随到。”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