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地”潜伏 无“法”解毒?(图)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原标题:“毒地”潜伏 无“法”解毒?(图))

    陈春鸣

     

     

    陈春鸣 画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杨辉

      针对常州外国语学校近500名学生身体异常情况,4月17日,环保部、江苏省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相关调查。据相关媒体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建在受污染的工业地隔壁,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情况,恐与之有关。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污染地块旁甚至污染地上建住宅学校实际并非孤例。随着城市发展土地资源紧缺,大批工业企业从中心城区迁出,遗留下不少受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毒地”。

      “对于毒地的危害,至今仍无权威数据,业主大多对入住小区的历史一无所知。”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宏烈教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毒地”或会成为中国城市扩张的“噩梦”。

      现状:

      毒地再开发导向有问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在广州的“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上说,2001年-2009年全国共有9.8万家企业关停搬迁,由此遗弃下不少的高风险污染场地。

      据广州大学杨宏烈教授统计,2008年至今,北上广搬迁污染企业数千家,2万公顷工业用地被置换,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遗留下不少的“毒地”。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环发[2014]66号“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污染场地未经过治理修复的,禁止开工建设与治理修复无关的任何项目。

      目前,某些地方对“毒地”再开发基本是房地产导向。有熟悉常州外国语学校项目的知情人士透露,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新址搬迁建设项目是当时常州新北区的市重点项目,区里要推进,环保部门在其中也有很多无奈。最终结果是隔壁“毒地”未修复,新建的学校就投入使用。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宏烈说,一些老工业遗址最优的规划是建设成工业博物馆、遗址公园,而非目前卖地为导向的地产开发。

      监管:

      土壤修复缺乏法律法规

      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主任章生健在广州“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上说,“毒地”再开发过程中,很多房地产商在修复工作前期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进行场地调查的经费、时间投入严重不足。一些重点工程一开始想赶时间开工,但毒土修复前期工作没做好,后期便难达标。

      羊城晚报记者走访过珠三角不少再开发的“毒地”,在毒土开挖过程中,记者见到,泥浆水直接外排,泥头车大量跑冒滴漏污染周边环境。章生健指出,被搬迁污染企业由于建厂时间长,早期生产不重视环保,甚至有工厂负责人都不清楚污染情况。

      同时,修复还缺乏相应监管。据了解常州外国语学校项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等“毒地”修复工程验收了,常州外国语学校再建校,就不存在目前问题了。

      “实际上,毒地修复从谁来挖土、到修复技术本身、再到开发流程,国内法律没有具体的规范。基本都是空白。”中科院有污染地开发专家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有相关专家指出,由于国家“土十条”未出台,国内现有管理条款对如何治理和修复污染场地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各项原则性的条款无法落实。国家和广东省对场地修复也没有统一的做法,没有对土壤修复设置从业准入门槛,缺乏法律法规。

      广州环保局前新闻发言人谢明就“毒地”问题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污染地的开发这几年才被重视,广州环保局在依据的法律不严的情况下,采用自己能想到的最严格方法和措施对污染地监管,希望广州市尽快拿出工业地再开发利用修复管理办法,但出台法规怎么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中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仅规定了常见的主要土壤污染物最高浓度,针对各类污染物制订了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对一些不常见、且对土壤有环境风险的污染物并没有涉及,这不利于污染场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只考虑了单因子土壤污染,对复合污染并未涉及。

      “即使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土壤,也未必不属于污染土壤。”国内有土壤法专家指出,现有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不健全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效果检验和评价的瓶颈。

      据悉,“毒地”盖楼对居民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目前亦是空白。

      “毒地问题只有从认识上、管理上重视,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行业的规范需要政府部门、专家、从业企业共同努力。规范管理是重要保证。”国内有地下水和污染地修复企业技术人员说。

      知多D

      拉夫运河事件

      1974-1978年,在美国拉夫运河小区出生的孩子56%有生理缺陷,入住小区妇女流产率增加了300%,原因就是拉夫运河小区此前曾堆放大量的化学废物。其后,700户居民被暂时搬迁,1983年当地开始清污,直到21年后的2004年,该地块的清污工程共投入了4亿美元,仅260户家庭回迁。

      疑问1

      毒地的危害 究竟有多大?

      浙江大学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尧一骏指出,常州外国语学校地块下土壤、地下室很有可能受到污染,产生蒸汽入侵,影响学生健康,但学校环评报告中没有相关污染物调查。

      “毒地”到底危害如何,国内还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和研究,仅有北京、武汉、广州三地个别建筑工人出现挖“毒地”中毒事件。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有专家称,空气是流动的,土壤污染物真的挥发入空气的话,那么该地块就不适合居住,这需要环保部门去监测和提醒居民。

      目前能了解到的相关案例中,羊城晚报记者暂时已知的仅美国有一例,即修复界言必提及的“拉夫运河”事件。

      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毒地”和地上居民健康风险关系到底如何,学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证研究。

      疑问2

      毒土修复后

      还有风险吗?

      对于“毒土”修复工程结束后用作住宅地,长期的健康评估,则一片空白。

      国内污染场地修复的最主要方式为“固化稳定化处理”,在美国也有高达78.6%的重金属污染地用该方法修复。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