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在小儿中发病非常高

发布日期:2019-07-0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缺铁性贫血在小儿中发病非常高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缺乏而致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疾病,尤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国内儿童患病率约为59.35%。对小儿健康危害极大,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病因

    常见的缺铁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体内贮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最多,可满足生后四至六个月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因早产、双胎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胎儿在胎内失血(如胎儿向母体输血或胎儿向另一孪生胎儿输血)均可使新生儿贮铁减少。

    近来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母亲的婴儿在生后三个月后贫血的患病率较无缺铁性贫血母亲的婴儿为高。贫血母亲的胎儿的总铁量较无贫血母亲胎儿总铁量为低。

    02

    生长速度过快

    小儿生长速度愈快血容量增加愈多,所需铁量也愈大。正常婴儿在5月龄时体重增加一倍,一岁时约增加两倍,而早产儿则增加更快,至一岁时可增至出生体重的六倍,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食物,则易致缺铁。


    03

    铁摄入不足

    乳类食物中铁含量很低。人乳每升含铁约1.5mg,牛乳约为0.5~1.0mg,羊乳更低。牛、羊乳类中铁的吸收率一般为2~10%,而人乳为50%,甚至达75%。这是因为人奶中的低蛋白、高乳糖和低磷酸盐有利于铁的生物利用。因此人工喂养儿更须较早地添加铁剂。有偏食习惯的小儿或饮茶较多的小儿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04

    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用鲜牛乳喂养婴儿可因对牛乳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约有半数缺铁性贫血患儿因含铁酶缺乏而致肠粘膜细胞受损,发生大便隐血;钩虫感染引起长期小量出血;腹泻时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从粪便排出的铁也增加;反复感染使铁的消耗增多,这些因素都可诱发缺铁。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最多见。起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时间,就诊时往往贫血已经较重。不少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患有本病。


    01

    一般表现

    病儿皮肤颜色苍白或苍黄,以口唇、眼结膜及甲床最为明显。部分可出现匙状反甲、指甲脆裂、毛发干燥、脱发及舌炎等现象。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02

    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及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03

    非造血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出现食欲减退,只愿进食已习惯的单调饮食并拒绝添加新的食物或辅食,儿童可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纸屑、煤渣等。时有呕吐或腹泻,可有口腔粘膜萎缩或舌炎。循环及呼吸系可有呼吸心跳加快。

    活动少常喜独处。较大小儿诉说心悸,甚或心脏扩大,出现杂音、下肢水肿、肝肿大和心力衰竭现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