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系统用药总结快收藏

发布日期:2019-05-3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造血系统用药总结快收藏


    血液及造血系统

    1.贫血基本概念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我国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Hb、RBC和(或)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的下限。

    2.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IDA诊断包括以下三方面: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pg,MCHC~32%;

    2.有缺铁的依据:符合贮铁耗尽(ID)或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的诊断。

    ID 符合下列任一条即可诊断。①血清铁蛋白<12μg/L;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IDE ①符合ID诊断标准;②血清铁低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③FEP/Hb>4.5μg/gHb。

    3.存在铁缺乏的病因,铁剂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应与下列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无缺铁的表现: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

    2.地中海贫血 有家族史,有慢性溶血表现。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并有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的证据,如HbF和HbA2增高,出现血红蛋白H包涵体等。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不低且常增高。

    3.慢性病性贫血 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和骨髓铁增多。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4.转铁蛋白缺乏症 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先天性者幼儿时发病,伴发育不良和多脏器功能受累。获得性者有原发病的表现。

    治疗 (一)病因治疗 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胃,十二指肠溃疡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胃癌所致的IDA,应多次检查大便潜血,做胃肠道X线或内镜检查,必要时手术根治。月经过多引起的IDA应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者应驱虫治疗等。(二)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如琥珀酸亚铁0.1g,每日3次。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铁剂治疗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注射用铁的总需量(mg):(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0.33×患者体重(kg)。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表 (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可由非重型AA进展而来。

    1.贫血 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进行性加重。

    2.感染 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9℃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黏膜感染等。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

    3.出血 皮肤可有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黏膜有血泡,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时可见呕血、咯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二)非重型再障(NSAA)

    起病和进展较缓慢,贫血、感染和出血的程度较重型轻,也较易控制。久治无效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4.溶血性贫血的概念 溶血(hemolysis)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实验室检查血管内溶血过程的实验室检查如下:

    (1)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血管内溶血时大于40mg/L。

    (2)血清结合珠蛋白血管内溶血时低于0.5g/L。溶血停止约3~4天后,结合珠蛋白才恢复原来水平。

    (3)血红蛋白尿尿常规示隐血阳性,尿蛋白阳性,红细胞阴性。

    (4)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镜检经铁染色的尿沉渣,在脱落上皮细胞内发现含铁血黄素。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检查如下:

    (1)血清胆红素:溶血伴有的黄疸称溶血性黄疸,以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为主,结合胆红素少于总胆红素的15%。黄疸的有无除取决于溶血程度外,还与肝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关,因此HA不一定都有黄疸。慢性HA由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肝功能损害,可合并肝细胞性黄疸。

    (2)尿常规:尿胆原增多,呈强阳性,而胆红素阴性。

    (3)24小时粪胆原和尿胆原:血管外溶血时粪胆原和尿胆原排出增多,前者每日排出量大于40~280mg,数量受腹泻、便秘和抗生素等药物的影响。后者每日排出量大于4mg,但慢性溶血患者尿胆原的量并不增多,仅在肝功能减退不能处理从肠道重吸收的粪胆原时才会增加。

    (二)红系代偿性增生 此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增加,可达0.05~0.20。血涂片检查可见有核红细胞,在严重溶血时尚可见到幼粒细胞。骨髓涂片检查显示骨髓增生,红系比例增高,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为主,粒红比例可以倒置。部分红细胞含有核碎片,如Howell-Jolly小体和Cabot环。

    (三)红细胞具有缺陷或寿命缩短 红细胞的寿命可以用放射性核素51Cr标记红细胞的方法进行测定。

    5.急性白血病临表 AL起病急缓不一。急者可以是突然高热,类似“感冒”,也可以是严重的出血。缓慢者常为脸色苍白、皮肤紫癜,月经过多或拔牙后出血难止而就医时被发现。

    (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1.贫血 部分患者因病程短,可无贫血。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尤其是继发于MDS者

    2.发热 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

    高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可发生溃疡或坏死;肺部感染、肛周炎、肛旁脓肿亦常见,严重时可致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

    3.出血 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

    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APL易并发凝血异常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颅内出血时会发生头痛、呕吐、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昏迷而死亡。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凝血异常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二)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以ALL较多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细胞ALL。

    2.骨骼和关节 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尤以儿童多见。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

    3.眼部 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或绿色瘤(chloroma)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4.口腔和皮肤 AL尤其是M4和M5,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

    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以ALL最常见,儿童尤甚,其次为M4、M5和M2。临床上轻者表现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6.睾丸 睾丸出现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性,

    睾丸白血病多见于ALL化疗缓解后的幼儿和青年,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的根源。

    此外,白血病可浸润其他组织器官。肺、心、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均可受累。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