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儿童“缺医少药”要有解决的紧迫感

发布日期:2019-09-2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媒体:对儿童“缺医少药”要有解决的紧迫感

      为进一步关爱呵护儿童健康成长,广州市政协就“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展开专题协商,政协委员经过多日调研,发现了诸多困境。譬如,家长喂药误区多,缺乏规范性指导;儿科医生数量少,医患沟通难保障;随意出售处方药,药物管理欠规范;缺乏动力性政策,导致儿童药短缺,等等。
     
      在全国各大城市,大医院儿科诊室让人们最熟悉的两幅画面,一幅是疲惫、忙乱的家长们,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排着长队,焦急等待;一幅是一墙之隔的儿科诊室内,儿科医生几乎没有停顿地超负荷工作,甚至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即便儿科医生如此辛劳,儿童医疗“缺医少药”问题还是让公众啧有烦言。
     
      只要对儿童医疗稍有关注,就不难知道,儿童医疗“缺医少药”问题由来已久,多年前就有代表和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提及。多年来,老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人口政策调整,新问题又浮出水面,儿童医疗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渐突出。解决儿童“缺医少药”要有紧迫感,要有好办法,不能止于调研、呼吁。广州市政协直面“保障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开门听证,集思广益,非常有益。
     
      问题很棘手,但原因并不复杂。“缺医”指儿科医生严重不足,因为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导致儿科医生“性价比”不高。儿科医生的“池子”,流入的“水量”明显不足,还不时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不能不让人忧虑。“少药”指缺少儿童专用药或专用剂型,“儿童用药基本靠掰”的问题,媒体也有时有报道。儿童用药研发成本高、利润低,儿童临床试验困难等,都是肘掣因素。
     
      解决儿童“缺医少药”问题,重在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从源头入手,从机制着手,宏观的、微观的都要关照到。以儿科人才为例,既要在培养上着眼,增加专业人才供给,也要在激励机制上着手,让儿科医生的价值得以体现,从而留住人才,还要在医疗体制上着力,改善目前的一些不合理状态。譬如开展分级诊疗,让大多数儿科小问题在社区医院解决,减少大型医院儿科的诊疗压力。系统治理的另一层意思在于,政府、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既要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通力合作,实现无缝对接。
     
      为儿童多做一些,在今天已不是什么难事,各方都要重视起来、行动起来。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