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腹中,皆因孕妈妈血液易凝!

发布日期:2019-05-28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胎死腹中,皆因孕妈妈血液易凝!



    官女士,34岁,婚前曾人流两次,结婚3年发生过3次胚胎死亡。
     
    每次,官女士受孕都不困难,如不避孕,2~3个月就怀上了。怀孕的头两个月,情况一般也无异常:孕1个来月出现早孕反应,孕6~7周B超可见孕囊、胚芽及胎心搏动。但是,3次妊娠均在孕9~10周开始出现少许暗褐色阴道分泌物,随后B超检查发现胎心停跳。
     
    为此,官女士辗转多间医院检查,都没发现与自然流产有关的因素。后经人介绍来本院生殖免疫流产专科,结果发现,官女士抗β2糖蛋白抗体阳性、D-II聚体明显升高,提示其存在血栓前状态。于是,医生为她试行抗凝治疗,待异常的指标基本正常后,再让其尝试受孕。
     
     
    当官女士成功受孕后,医生要求她立即住院保胎,以便继续进行抗凝治疗,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胚胎发育情况。直至孕12周,超声检查胚胎发育都很正常,大小与孕周相符,胎心搏动有力,遂让其出院休息,但抗凝治疗仍持续至28孕周。其间,官女士定期产检,最终足月分娩一个健康男婴。
     
    何谓血栓前状态
    血栓前状态是指病人本身有血栓形成的倾向,但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血栓,或虽形成少量血栓但已在溶解之中,因此,也称为易栓症,或血液高凝状态。这类病人由于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血栓,对重要的生命脏器,如心、脑等功能没有影响,也无明显不适,故不易引起注意。
     
     
    血栓前状态:孕母不怕,胎儿怕
    血栓前状态虽对母体影响不大,但会给胚胎造成危害,成为胚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何血栓前状态会“厚此薄彼”呢?
     
    这还得从妊娠的生理改变说起。女性怀孕后,为了适应分娩需要,减少产后出血,血液系统中的凝血功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凝血因子的产生越来越多,抗凝血因子越来越少,纤溶活性也越来越低。
     
    其结果是,血液呈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止血。这对于没有血栓前状态的孕妇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若女性孕前已存在血栓前状态,则怀孕后血液的高凝化程度将变得更加剧烈,甚至超出生理适应的范围,以致造成胎盘绒毛血管血栓形成,影响胚胎的营养供应,最终造成胚胎死亡。
     
     
    判断血栓前状态,目前仍有难度
    血栓前状态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前者是由与凝血和纤溶有关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如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缺陷症、蛋白S缺陷症等;后者主要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获得性高半胱氨酸血症,以及机体存在的各种能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等引起。
     
    目前尚无关于血栓前状态的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只能根据一些综合性筛查指标和相对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作出初步诊断。而大多数相关的检查项目需要在特殊的实验室内才能完成,因此,现时只有少数大医院具备检测条件。
     
    抗凝治疗有讲究
    有自然流产史,尤其是复发性流产史的女性,如果存在血栓前状态,或存在导致血栓前状态的病因时,应在孕前开始治疗,至病情改善后再受孕。受孕后,仍须继续用药,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胚胎发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及疗程。
     
    具体来说,可在孕前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受孕后改用安全性更高的低分子肝素至少到孕三个月。但有些病人需要用药至孕中期,乃至孕晚期临产前。具体应由有经验的专家决定。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