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精髓降低骨病手术率

发布日期:2019-07-2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传承非遗精髓降低骨病手术率



      7月26日-28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医骨内科学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医骨内科学在慢性筋骨病管理中如何发挥优势作用?针对现代人群高发的颈椎病,中医如何实现精准治疗?这些问题在全国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施杞教授主编的《中医骨内科学》新书中均可找到答案。记者从会上获悉,该书编著历时三年,达196万字,填补了我国中医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施杞教授表示,我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是老龄人口,退行性疾病的骨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其中仅有20%的患者需要开刀。如何将祖国瑰宝中医药学、中医骨伤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普及应用,让可开可不开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免于开刀之苦,并全方位得到更好的非手术治疗,降低骨病手术率,中医骨内科学大有作为,相信可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针对全球老龄化、慢性筋骨病高发现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石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施杞教授带领团队通过收集整理医案、制定规范标准、促进推广应用等工作,传承和发扬了石氏伤科“局部与整体统一、外伤与内伤统一、筋骨调衡扶正祛邪”的学术精髓,在传承的过程中施杞教授与时俱进,结合当前骨科疾病谱向慢性、退变性转变的特点,开创性地提出构建“中医骨内科学”,即以外伤内损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变(慢性筋骨病)为研究重点,以非手术治疗为手段,以“大中医”为底蕴的多学科结合,彰显中医骨伤科优势的学科分支,创立集合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保健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型模式。
     
     
     
     
      以颈椎病为例,随着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作为覆盖最多年龄层面的慢性筋骨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龙华医院骨伤团队结合颈椎病“辨病,辨证,辨型”原则,全面收集颈椎病患者的诊疗信息,对其细分后进行精准诊疗和长期随访管理,通过系统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制定中医药规范化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分别形成了“芪麝丸”“参芪麝蓉丸”两种新药,体现石氏伤科疗法中“调和”的内涵。针对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颈性眩晕,建立了“整颈三步九法”和“十二字养生功”等手法导引操作规范并推广应用,同时也体现了石氏伤科疗法中“调衡”的内涵。该团队为颈椎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通过长期观察病情改变,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从而不断优化临床路径和策略。
     
      同时,基于“中医骨内科学”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涵盖多种慢性筋骨病,采用“临床-实验室-临床/社区”的转化医学模式,打破了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界线,联接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指导的各种服务类型,培养了一批精诚兼备的临床科研型医师。
     
      大会聚焦“中医骨内科学”的应用和实践,全国各中医骨伤流派治伤理念和技术各具特色和优势,与会专家将在中医骨伤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创新,中医骨伤学术流派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