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侧记

发布日期:2024-02-06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2024年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侧记


    我国有8.8亿名妇女和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托起他们的幸福,需要强有力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支撑。在1月31日召开的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梳理进展和成效,探讨形势和要求,妇幼健康人信心提振、士气高涨,妇幼健康事业目标既定、路径既明。面向未来,我国妇幼健康工作将迈向孕得更优、生得更安、育得更好,看病更舒心、服务更贴心。

    全生命周期

    健康服务理念逐步深化

    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北京市以保健与临床融合发展为主线,打造全周期服务链条。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坚介绍,围绕妇幼健康全周期,北京市织密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危重症救治、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视力、听力、智力、肢体和孤独症筛查、两癌筛查10大服务网络;健全筛查、诊断、干预、随访闭环服务管理,保障妇女儿童享受便捷、优质全链条服务。

    “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理念贯穿于妇幼健康工作各环节。”高坚说,比如在提升健康素养方面,北京市围绕生命全周期制定发布0~6 岁儿童孤独症核心知识、宫颈癌防治等核心信息;开展科普技能基层巡讲,搭建妇幼健康服务公众号、视频号等宣传平台,通过户外大屏、公交和数字电视广泛宣传。再如,在推动同质发展方面,北京市指导制定并推广儿童早期发展、宫颈癌筛查质控等系列地方标准,标准化优质生育门诊、青少年保健示范门诊、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建设。

    出生缺陷防治

    又增地方实践

    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对比此前印发的《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上述《提升计划》进一步明确各级单位分工,即基层宣教、县级筛查、地市诊治、省级指导管理、区域技术辐射。

    一年里,顶层设计趋于完备,地方实践在干预时机和覆盖广度上也有进展。

    在江西省,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在出生缺陷疾病中高居首位、赣南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高等实际情况,该省将包括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孕产妇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等在内的8项检查纳入民生实事免费服务范畴,由省、市两级制定技术方案,明晰技术路线规范,同时指导基层健全筛查网络。“如今,江西省已成为‘免费出生缺陷防控服务’项目最多、覆盖人群最广的省份之一。”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江晓斌说。

    河南省将18个省辖市划分为3个片区,由3家省级产前诊断中心分别负责辖区内产前筛查与诊断机构的建设规划、人员培训、业务指导、质量控制、督导考核等。“我们初步构建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省市县三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实现县级可筛查、市级可诊断、省级可治疗、区域可辐射。”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说。

    善用“加法”

    优化生育全程服务

    “十四五”期间,儿童健康领域的一大主线是从“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这就要求保障和维护儿童健康权益不能止步于出生缺陷防治,更需丰富服务内涵,聚焦儿童近视、肥胖、心理行为异常、脊柱侧弯、龋齿等问题,不断提高生育全程服务质量。

    作为服务妇幼健康的主阵地,妇幼保健机构如何担起重任?

    湖南省以资源统筹破题。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易露茜介绍,该省统筹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科、眼科、精神科、康复科等专科协同发展,共同服务妇幼健康;统筹省内高水平医院“组团式”帮扶基础薄弱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助力提升妇幼健康。

    四川省以财政支持破题。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冰说,“十三五”以来,该省各级财政投入近72亿元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全省新增三级机构39家、二级机构65家,二级及以上机构占比87.1%,三级机构数量居全国首位。

    管理理念转变与机构能力建设同等重要。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看来,幼有善育需要“医、校、家”联合管理,“以心理健康为例,浙江省实行派驻健康副校长、健康指导员制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除此之外,该省推进1~3岁有孤独症风险婴幼儿托育融合照护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0~3岁婴幼儿发育监测筛查,对27.1万名存在发育风险的儿童给予指导和干预,转归率达70%以上。

    另外,浙江省以“一米高度”视角推进医院适儿化改造,全省共建成儿童友好医院321家。“调查显示,这些医院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门诊量提升30%以上。”孙黎明说。

    “联合管理”既有省级实践,也有机构探索。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创新构建“医-校-家-社”儿童保健联动干预模式。湖南省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深化“医校合作”,派员驻校开展保健服务;启动关爱特殊儿童计划,派医师入驻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儿童康复训练;在学生体检中增加“营养、发育行为监测”项目。

    以加强版预防措施

    消除宫颈癌

    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针对三级预防措施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此后,各地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基层筛查能力,并做好筛查和后续诊断衔接,开展全流程质量控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HPV疫苗接种试点,探索多种渠道支持资源不足地区适龄女孩接种。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将当地宫颈癌综合防治模式总结为9个字:早预防、广覆盖、全闭环。立足“早预防”,2023年,浙江省开展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通过扩充接种单位、增设晚间或周末接种门诊、建立一对一包干机制等措施,提升接种效率;协调疫苗生产企业加大疫苗供应,保障接种服务需求;在南京、苏州等地,将九价疫苗接种费用纳入医保支付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立足“广覆盖”,浙江省在2018年实现全省35~64岁农村妇女全覆盖的基础上,自2021年以来,将筛查人群扩大至城镇未就业妇女和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妇女,年筛查量超过240万人,累计完成筛查2732.6万人次;聚焦女职工尤其是35~45岁女性筛查覆盖,联合省总工会推动企事业单位将宫颈癌筛查纳入女职工健康体检。

    立足“全闭环”,浙江省出台筛查异常个案管理规范,实施“机构+基层”双随访制度,建立筛查阳性病例数据库,实现异常/可疑个案“筛-诊-治-康”闭环管理,癌前病变和癌症患者干预治疗率100%。

    “目前,我们已在5家市级、8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建成HPV疫苗接种、筛查、诊治宫颈癌综合防治一体化门诊。”张金宏说。

    为妇幼健康服务

    铺设“信息高速”

    当妇幼健康服务拥有信息化的加持,将达成哪些愿景?各地结合特色服务,给出令人欣喜的答案。

    “信息赋能,有助实现服务高效协同、优质惠民。”高坚介绍,北京市健全远程信息平台,依托“云上妇幼”实现危重孕产妇与新生儿转会诊信息“两交互”,超声与病理诊断远程“两会诊”、阴道镜与腹腔镜远程“两指导”;健全公众服务平台,绘制惠民便民地图,实现掌上服务预约、结果查询,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盖英群认为,用好数据和平台两个载体,可打造“信息高速”。比如,依托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该省打造出生医学证明“网上办”“掌上办”“一站式”服务新模式,2023年完成线上申领17.36万件,有效解决证件核对问题,使群众办证更便捷、更安全。

    “新疆幅员辽阔、人口分散、多民族聚居,信息化建设在向全区妇女儿童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妇幼健康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骥对此深有体会。

    刘骥表示,妇幼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全系统覆盖后,区-地-县-乡-村五级共计12183家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其中,实现妇幼健康个案信息化管理;全流程管理后,孕前-孕期-产后-新生儿-儿童全周期健康需求均有相对应的服务模块,实现随时随地可追溯可调用。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