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发布日期:2019-06-1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大家在夏女士家看古医书。  

      □记者 陈爱红 文/摄

      

      上周日,本报收藏版报道了《外公留下30余本古医书 夏女士想转给有缘人》一文后,联系电话接连数天响个不停。共有40多位读者来联系记者,他们除了想看看这些古医书,希望能成为“有缘人”之外,还热心地表示:希望这些医书能转让给最需要它们、最适合它们的人。

      经记者联系,夏女士接待了一批批上门看书的晚报读者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把医书转给有缘人之前,先让北仑区图书馆把这些书进行扫描,“让图书馆把外公的书扫描成电子文献,让更多懂中医的人能够研究书中的药方,这也许是纪念外公的最好方式吧。”她说。

      很多医生想看看书中的古方

      联系记者的40多位读者都是中医、古籍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中有语文老师、公务员、企业主、收藏界人士、大学生等,但更多的是医生。他们对这些古医书的喜爱都发自内心。

      鄞州疾控中心的吴医生是一位有着30多年行医经历的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得知夏女士的外公擅长治疗疔疮并写有手稿后,他非常想看看这些古医书尤其是《疔疮科》这本顾老先生自写的医书,他想通过书籍和顾老先生进行穿越时空的医术交流,向仁医学习。

      在北仑中医院上班的朱女士是一名儿科医生,她对《仲景伤寒集注》特别感兴趣。她说,医生做到一定程度后,中西医是可以贯通、结合的,所以她很想看看这些古医书,因为这些古籍现在不一定能见得到了,特别珍贵。

      江东中医院中医科的徐医生通过QQ说:科里领导非常支持收集宁波本地留存的医书古方,希望可以传承仁医的医术!

      也有一些父母给自己正在读医科大学的孩子前来“求书”。在镇海公路管理段工作的杨先生通过QQ给晚报留言:儿子今年刚考上了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的15人的何任班(以已故的前任老校长、国医大师何任先生名字命名)。儿子的外公是小港枫林顾家桥人,也姓顾。我想这些书籍应该是很有价值的中医学文献,我们有意收藏,可能的话,下一步还可捐给儿子学校的图书馆整理并永久收藏。

      热心读者为夏女士出谋划策

      慈溪读者崔先生是一位自己开诊所的医生,他说他出身中医世家,目前家中也有数十本古医书。他说晚报刊文帮夏女士家的古医书找归宿是做了一件好事,也许一二十年后,他也会请晚报帮忙为家中古医书找归宿。他说,这些古医书是夏女士家的,也是属于这个社会的,书中的古方哪怕只有一个是有用的,也能造福社会、救人于苦难。他建议夏女士一定要把这些书转让给最适合、最需要它们的人,最好捐给公共图书馆,这样可以让古医书发挥最大的价值。

      读者凌先生是一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老总,平时喜欢收集各类医书,并在自己的公司里开辟了图书室供员工闲暇时阅读。凌先生说,他与多位名中医有交流,虽然还没看过夏女士家的书,但是觉得这些书应该是很有价值的。他认为仅仅把它们当做一种古籍进行收藏不是最好的,一般人也不一定看得懂古医书,应该把这些书给专业人士分享。他说如果夏女士愿意转让给他,他会把这些书放在公司图书室供专业人士前来阅读。

      北仑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工作人员徐女士认为,这些古医书不仅具有医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地方史料价值,图书馆有恒温恒湿的古籍保存室,如果夏女士愿意,可以把这些书捐给图书馆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即使夏女士不捐献,图书馆也愿意把这些古医书扫描成电子文献资料,一方面作为资料保存,另一方面也可以复制一份放到U盘送给夏女士以留念。

      看过这些书后,大家有个一致的意见

      获悉这么多人关注这些古医书后,夏女士诚恳地邀请了部分读者到家中观书。10月11日上午,9位读者从不同地方赶往夏女士家,包括北仑区图书馆的徐女士。在卫生部门工作的闫先生和藏友蒋先生最先抵达,余姚的宣先生特意驱车1个半小时赶到夏女士家。夏女士把30多本古医书拿出来,大家一一翻阅。

      藏友王先生仔细地翻看了每一本书,他指着其中一页说:“这是修改的痕迹,白色的是修改部分。”夏女士问:“这个看上去有点像现在学生用的涂改液修改的,但是那时没有涂改液,这是什么涂改材料?”王先生说,涂改使用的是白漆。一一翻看后,王先生认为最珍贵的是顾老先生的手稿本,他直接向夏女士表达了购买的意愿,夏女士没有马上答应。

      闫先生看了后,想要手稿本《灵素集注针灸科》和《疔疮科》,夏女士记下了闫先生的要求。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