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 谱写疾控事业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1-29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接续奋斗 谱写疾控事业新篇章


    1月25日,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上,围绕疾控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重大疾病防控、核心能力提升等主题,北京、上海、浙江等8个省、市作了经验分享。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北京市疾控局局长 曾晓芃

    2023年,北京市疾控系统的步伐走得很坚实,稳步实施机构改革,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全力维护人民健康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一是系统重塑,统筹机制创新和持续发展。着力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疾控体系,高位推进符合首都特点的疾控工作机制。坚持系统思维,将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社会共治等纳入由市委常委牵头的“三医联动”调度机制,全力构建多方位、多渠道、全链条的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坚持公益导向,将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专职人员基础性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连续三年开展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履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年度绩效考核。

    二是系统设计,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以北京市疾控中心为试点,建立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总量调控联动机制,逐年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探索参照同级公立医疗机构同类人员平均收入,研究制定疾控机构薪酬管理机制,保障并稳步提高疾控人员收入水平。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激发队伍活力,制定公卫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启动公卫硕士、博士全球联合培养计划,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培养高水平复合型领军人才。统筹首都医防研优势资源,聚焦超大城市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关键领域、关键问题,重点加强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和研究储备。

    三是系统谋划,强化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滚动实施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重点任务纳入对各区政府日常履职考核,全面推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开展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以项目形式实施流调队伍标准化建设,固化流调队伍“平急转换”机制,规范调查技术,强化疾控与监督、院前急救、医疗的高效协同,保持疾控核心业务能力时刻在线。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上海市疾控局局长 张浩

    多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疾控体系建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体系建设、制度安排、体制机制、投入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疾控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之路。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体制机制。目前,上海市正对标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以“能力提升”为主线实施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协同、保障”等四方面关键能力。2003年以来,上海市聚焦守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实施多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公共卫生机构硬件水平显著提升、体系框架逐步健全、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服务内涵和能力建设不断进步,为全市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其次,聚焦主责主业,丰富疾控体系内涵建设。上海市积极探索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布局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优化传染病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提升新发、输入、罕见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能力,逐步形成“平急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的传染病临床诊治三级网络体系。同时,上海市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功能、实验能力认证功能、科创转化功能和专业技能培训功能”等四大核心功能,全力推进疾控机构现代化建设。此外,上海市注重培养“懂政策、强专业、会管理”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构建高端人才“蓄水池”,形成金字塔型人才发展模式,全方位打造人才高地。

    未来,上海市将不断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增进人民公共卫生健康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推进医防融合、医防协同的“内循环”,不断强化全局意识,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深化推进“产学研用管”一体化协同的“外循环”,积极构建疾控“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推动上海市疾控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浙江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姚强

    近年来,浙江省以“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打造公共卫生最安全省份”为目标,进一步建强疾控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深度融合与功能互补。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建立并完善医防融合的疾控体系。将“实施公共卫生安全行动”列为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九大行动之一,高位推动健全疾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等重点工作。推动实施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设置公共卫生管理部门。温州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医防融合创新试点城市,为全国医防融合工作打造先行先试的浙江样板。

    二是全面加强保障,高效推进全省疾控监督员试点。以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省建设为抓手,在全省59个县(市、区)的249家医疗机构高效推行试点工作,覆盖所有设区市。针对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探索不同形式的派驻方式,努力寻求兼顾医防融合服务普及率、覆盖面和监督质效的“最优解”,并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方面提供保障支持。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医防融合的精准度和灵敏度。统筹推进浙江省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时对接全省发热门诊、急诊传染病诊疗等相关数据,实现医防数据的互通共享、协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创新开发“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依法执业合规平台”“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管理平台”等,提高医疗机构医防融合服务质效,实现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全链管控”、疾控监督员工作“全程可溯”。同时,通过对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动态推送医疗机构个性化风险画像,自动生成“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依法执业合规指数”,并按“A+、A、B、C、D”5个等级评价,作为医疗机构资源配置、机构校验、评优评先、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山东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盖英群

    山东省将监测预警作为防范和化解重大传染病风险的第一关口,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认真总结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做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构建多点多源智慧化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框架下,成立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监测预警专班,统筹协调并强化人、财、物保障。疾控、卫健、教育、民政、住建、海关等部门相互协作,形成合力。省委考核办连续两年将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

    二是强化多点多源数据采集,建成智慧化监测预警平台。依托山东省传染病多点触发智慧化监测预警平台1.0版,开发建设了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症候群监测信息系统、传染病病原监测信息系统、哨点医院监测系统、舆情监测信息系统五大子系统。目前,该平台已启动2.0版建设。

    三是强化实验室技术支撑,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推动实验室检测设备提档升级。会同发改、科技、财政等部门开展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建设,已公布首批39个重点专科建设名单。成立山东省公共卫生质控中心和实验室联盟,将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病原学检测实验室连接形成网络实验室。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提升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

    四是强化数据分析评估,规范风险评估和预警处置。强化日常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定期风险评估,及时研判重点传染病流行态势和发展趋势,做好预警处置。指导组建市级传染病风险评估与预警专家组,结合临床、流调和实验室检测情况,对研判认为有传播风险的疫情,紧急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河南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万申

    一年来,在国家疾控局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疾控体系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支撑,省级改革基本到位。《河南省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河南省疾控机构改革整体方案》《河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先后出台,为加快改革步伐提供了政策支撑。2023年6月,省疾控局挂牌;8月,“三定方案”出台,核定65名编制,内设7个处室;9月,省疾控局班子成立,省疾控中心划归局管;10月,开始集中办公;今年1月,开办经费、年度预算到位。河南省疾控局在半年内实现了独立党组、独立财务、独立运行的“三独立”。

    二是担当作为,强化引领,市县改革逐步推进。目前,全省所有省辖市及县、市、区疾控局全部挂牌;12个省辖市和112个县、区完成疾控监督机构整合。

    一年来,河南省疾控局顺势而为,多措并举,实现了改革和发展“双丰收”。进行省域伤害监测布局,实施老年健康素养调查,开展人群不同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疾病关系流行病学评价;广泛铺开艾滋病暴露前预防,形成“河南模式”;打造66家卫监规范化建设单位,凝练“河南经验”;启动15个先进疫苗临床研究项目,贡献“河南力量”;主动谋划重启社会化服务,省疾控中心推出800多项服务清单,极大地激发了队伍活力。

    下一步,河南省疾控局将认真落实国家疾控局工作部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体系改革为牵引,奋力开创疾控工作新局面。

    一是紧紧锚定“六大目标”,深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确保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两融合、双促进、全覆盖、无死角。

    二是深入实施“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干预、医防融合”能力提升五大行动,推动全省疾控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认真落实《河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推进“五项建设”,为助推我国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河南力量。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湖北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柳东如

    湖北省深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积极打造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湖北样板。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2020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将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同时,各地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公共卫生应急委员会,将疫情防控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筑牢群防群控工作基础。2020年以来,湖北省对102家疾控机构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并建成贯通省、市、县、乡、村和21个行业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平台。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具体而言,监测预警方面,汇集医疗机构和行业部门数据,建成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的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症候群风险“红、橙、黄、蓝”四色自动预警。各级疾控中心设置监测预警中心,建立“研、交、办、督、结”工作机制,实现1小时快速指挥调度和现场处置。医防融合方面,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提升“早发现、快处置、日常防”能力。此外,创新综合干预措施,充分发挥疾控机构作为健康管理中心的作用,落实“查、防、救、治、宣”五项措施,综合运用信用监管、双随机抽查、行政执法等措施,不断提升卫生监督效能。

    三是坚持改革促动。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在疾控中心全面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各级疾控中心可分配绩效工资总量较2019年增加55%。同时,在部分疾控中心探索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和公益二类管理”试点,试点单位社会服务收入较2019年增加51.1%。

    下一步,湖北省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四川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雪峰

    四川省历来高度重视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在面临传播流行因素复杂、艾滋病和结核病等感染人群基数大、综合治理推进不平衡等困难与挑战的情况下,聚焦重点病种优化防治体系,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模式创新,聚焦重点地区聚力点上攻坚,有力遏制了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扩散蔓延。

    一是夯实组织保障,搭建高位推动机制。省委、省政府把重点传染病防治作为大事来抓,省政府成立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单设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工作组,每年召开专项推进会议。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明确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等,提供耐药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医保政策保障。

    二是强化专业支撑,优化防控救治体系。合理布局疾控机构212家、专科防治机构23所,投入25.5亿元新建省公卫临床中心。创新将公共卫生科室设置等纳入综合医院绩效考核和等级评审。科学设置监测哨点和实验室,向基层和重点地区倾斜。创新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责任“两个清单”。

    三是深化模式创新,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艾滋病“三线一网底”、结核病防管治“三位一体”、血吸虫病防治薄弱地区“一村一策”、包虫病防治“石渠模式”等系列重点传染病防治策略,深化川渝等地区重点传染病区域联防联控。组建省、市、县三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专班,搭建“多部门横向配合、省市县纵向联动”的多病同防监测预警体系。

    四是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多病同防攻坚。聚焦疫情重点地区、传播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强力攻坚,开展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第二阶段攻坚,推进甘孜州和阿坝州结核病等防治集中攻坚,加强重点地区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

    甘肃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甘晓洲

    甘肃省积极探索推动疾病预防理念在免疫规划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在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信息赋能、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接种安全等方面同步谋划,同步发力,推动全省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位推动,持续筑牢人群免疫屏障。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基础工程推动实施,切实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强化考核评价,将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压实责任,重点推进。强化接种率监测,自2019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以个案为基础的接种率评价工作;同时,将疫苗接种率作为全省基本公共卫生综合督导考核指标。强化查漏补种,坚持常态化与专项推动相结合。

    二是评管结合,稳步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为目标,以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为牵引,自2018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进预防接种单位分类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预防接种单位等级评审,持续改善软硬件环境,强化工作人员能力提升。

    三是信息赋能,有效破解预防接种难点堵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将信息技术应用持续融入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升和疫苗规范化管理全过程,搭建横向联通、纵向到底的免疫规划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形成“1+3+12”的甘肃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解决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多个难点问题。

    四是精准施策,不断规范异常反应监测处置。通过科学、规范、客观、有序地开展调查诊断工作,提升了诊断质量和效能,减少了纠纷的发生,营造了良好的预防接种环境。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