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拔穷根治穷病”

发布日期:2019-05-30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发展产业“拔穷根治穷病”

      技术人员在久场村食用菌基地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

      5月底,开阳县高寨乡最边远的石头村种出了云木香。为了精心呵护这来之不易的嫩芽,村副支书周荣彪每天都要到基地转转看看。

      眼前200亩规模的云木香基地就是石头村通过流转村民土地打造而成。“石头村能发展起产业项目着实不易。”周荣彪介绍道,高寨乡本就是开阳县的边远乡镇,石头村更是高寨乡的边远村寨,加上石头村本身也是个小村,全村两千多人超过半数都在外务工,剩下的村民大多在地里种包谷勉强度日。

      产业发展给石头村带来了新的转机。“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石头村第一次引进了外地的扶贫项目。”一谈到发展增收,周荣彪露出难得的笑容。村里引进的云木香,是一种中草药,其根可入药,有健脾和胃、调气解郁之功效。

      机遇难得,时不我待。今年4月,石头村流转的200亩土地全部种下云木香,现在已经破土生芽。“云木香每亩约产七八百公斤,为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合作的云南益田饮片厂还跟村里签订回收合同,保底收购价格每公斤6元钱,除去2000多元的成本,每亩土地的纯收益是种传统作物的四五倍。”周荣彪十分看好云木香项目的发展前景。

      在高寨乡,有更多项目落地的是久场村。自从2017年久场村被列为贵阳市二十个特别困难村后,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又一个产业项目纷纷落地久场。

      走进久场村食用菌基地,万余棒食用菌棒已排列整齐入棚。基地负责人刘兴权介绍,去年年底,久场村开始建设食用菌基地,建设面积5000余平方米,今年3月底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购进菌棒。每个菌棒约产菌一斤半,现在的市场价格每斤约5元,仅这万余棒就有7万多元的产值。“这几天基地正准备采购菌棒,预计增加14万棒,争取今年食用菌基地产值突破百万元。”

      落户该村的贵州开阳农门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样发展得风生水起。公司负责人彭基军就是高寨乡本地人,返乡创业后选择了种植哈密瓜和鱼腥草。“农业项目受天气影响明显,哈密瓜是种在大棚里,鱼腥草适应性强,选择这两个项目也是希望旱涝保收。加上开阳县本就以富硒出名,农业发展前景可期。”彭基军介绍道。

      返乡第一年,彭基军就种植了20亩哈密瓜和100亩鱼腥草,哈密瓜一年产两季,每季产瓜5000斤,每斤价格约3元,鱼腥草每年每亩产量约5000斤,市场价格约两元,创业初年公司产值就超过百万元。他说:“今年公司将哈密瓜项目扩大到70亩,鱼腥草扩大到700亩,产值将会成倍增长。”

      除了这些新产业项目,高寨乡的传统产业也有新起色。一直以来,高寨乡由于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夏季气候冷凉,是重要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当地村民大多都有种植冷凉蔬菜的习惯。

      久场村大坝村民组村民刘国书就是其中的种菜能手。今年,他又种了150亩冷凉蔬菜,包括南瓜、茄子、棒豆、甘蓝等十多个品种。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选择了轮番滚动式种植,避免大量同品种蔬菜一起上市,以期能卖上好价钱。“高寨乡离贵阳市距离远,路也不太好,运输成本高,所以极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只有这样小批量、多品种的供应,才能既种得出菜,又能卖得出价。”刘国书分享着他的“种菜经”。

      为了解决菜农的后顾之忧,高寨乡引进贵州海翔开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久场村建设了储量为400吨的冷库,现如今冷库已建设完成准备投用。

      高寨乡书记黄健介绍,高寨乡冷凉蔬菜已发展到15000亩,冷库投用后可补齐高寨乡果蔬产业储存和运输两大短板,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振群众产业发展信心,不断提升高寨乡冷凉果蔬市场竞争力。

      “高寨乡辖8个行政村,其中6个是国家级贫困村、2个是省级贫困村,现在建档立卡贫困户577户1898人,其中未脱贫户184户525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黄健介绍,只有发展产业才能“拔穷根、治穷病”。为此,高寨乡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引擎,全力发展特色富硒种养殖业,努力确保“户户有项目覆盖、人人有增收保障”,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口脱贫清零目标。

      本报记者 李春明 文/图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