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中医应该这么学

发布日期:2019-08-26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西医学中医应该这么学

    肝损伤、肾损伤……临床中对于使用中药的争辩从未停歇,尤其是西医开中药,更是时不时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着2019年7月1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文件《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以下简称《目录》)的出台,“未经过系统培训的西医开中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目录》中明确规定,“除中医类别外的其他类别医师,需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方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现阶段,绝大部分的西医未接受过系统中医药理论培训,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西医将失去中成药的处方权,除非及时参加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
     
    早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西医开具中成药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开具的中成药处方量达60%以上,不合理使用率高达43.7%,也就是说西医开具的中成药处方中有接近一半是不合理的。
     
    那么,西医未来要如何面对临床中早已“用顺手”的中成药呢?
     
    “理论不理解、辨证不准确”是短板
     
    对那些不合理的中成药处方分析表明,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最主要的是遴选药物不适宜、配伍禁忌、重复用药、服药时间过长、药物剂量偏大等,但究其本质,还是因为西医学习中医理论知识不系统、开具处方时缺乏中医理论指导而辨证相对不精准。
     
    如有患者胃下垂,西医开具了补中益气丸,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且出现烧心、头晕等不适,后经细查分析,该患者体质较胖,血压偏高。而补中益气丸是治疗虚证的,即体倦乏力、中气下陷、久病弱虚等证,仅仅看说明书“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的适应症简单理解而不辨证使用是不行的。
     
    再如,某西医给一感冒患者同时开具了双黄连口服液与感冒清热颗粒,前者证型为风热感冒,后者证型为风寒感冒,如二者同时应用,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会使患者病情加重。
     
    这样的不合理实例不胜枚举。因为绝大部分的西医未接受过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培训,他们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多是以西医诊断为基础的,且绝大多数西医往往不了解所开的中成药的药方组成,不熟悉中药的性味归经,对其功能主治也是一知半解,未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病证相符”的理念来进行治疗,盲目扩大中成药的用药范围,就自然增加了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事件的风险。
     
    “系统学习、临床实践”是必要条件
     
    中药、中成药应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西医如果想要开中药,必先重点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中医药核心专业基础知识,再根据西医自身专业重点专项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推拿学等理论知识,同时应在理论学习完毕后进行临床实践学习。
     
    这次的《目录》对西医如何获得的中成药、中药处方权提出了明确规定:西医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或者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
     
    消息一出,不少人觉着西医开中药要满足850个课时耗时太长,很不现实,其实不然。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其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850个学时的要求也是基于许多省市试点中医培训班的实践经验总结而得出的,基本科学合理。
     
    早前山东省“西学中”培训课程明确规定需要达到960学时。因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西医需要系统学习与中医临床实际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讲,西医开中药,不仅要学会按照中医思维询问病史,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必要的辨证,明确中医诊断,还要掌握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用量增减等,并能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生活环境、气候、季节等因素仔细推敲,正确合理选用中药进行配方。
     
    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培训的方式与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很多中医培训班采取线上网络自学与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方便广大西医进行系统学习。
     
    理解中药逻辑是必须克服的困难
     
    现实中,西医往往仅通过药品说明书来了解中成药的功效,但中成药的说明书普遍简单,规格与用法用量关联性不强,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描述的中医理论背景甚少,如果没有系统中医药理论知识支撑,要真正领悟其背后的逻辑确实比较困难,更谈不上辨证精准用药。对于纯粹的中药饮片,西医就更加茫然了。
     
    中药功效讲究的是性味归经、道地与否的药性理论,配伍禁忌讲究的是十八反、十九畏,用法用量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等,这些理论,很多西医在未经中医理论系统培训前看到中药方剂时,往往不明方义、不知机理,更达不到灵活增减药味、添减药量、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水平。
     
    西医开中药,尽管要面对这些拦路虎,但只要首先掌握好阴阳五行学说这一主要逻辑基础,潜心系统学进一步的中医理论,上述那些也就都是纸老虎。
     
    回归理性利于中医传承
     
    西医学中医既有利于让中药热逐步回归理性,又有利于中医的传承。
     
    中医药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的特色优势,但我们不能迷信其功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把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理论简单混为一谈,不能捧吹中药天然无毒,而应让中药热逐步回归理性,让中药能在中医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治病救人,造福百姓。
     
    有人担心,限制了西医的中成药处方权将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承发展,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其实,国家卫健委此次对中成药、中药处方权的严格规范,是极具战略意义的,既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中成药“滥用”问题,又可以让中医药不被误用误传,让西医有“过硬本领”后再去运用中医药,必将使中医药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