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透视眼 肝胆可“相照”

发布日期:2019-06-2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你看,紫蓝色这部分标记了肝的门静脉血管走向,红色的是动脉……从多层扫描搜集到的大数据中分离出血管数据进行成像,再调出腹腔镜拍摄到的图像,将两者合成后重新‘输入’到医生的手术视野为手术精准‘导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在办公室向记者展示了1月份成功实施的全国首例3D腹腔镜图像实时融合导航+荧光分子精准追踪肿瘤边界的巨大肝癌切除术影像材料。

      作为我国外科手术可视化时代最早的拓荒者之一,方驰华研发了全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让医生能“看透”人体腹腔脏器和病变,可谓“肝胆相照”。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宇

      专题统筹:刘文亮、罗桦琳、李天研

      数字医学:从“看透”腹腔到“导航”手术

      近日,记者来到珠江医院肝胆胰外科方驰华主任的办公室,一讲到“创新”,方驰华兴奋地从自己的“数据保险箱”中调出了1月份刚刚成功实施的这例巨大肝癌切除手术的影像材料,向记者展示。在他办公室里这个“大保险箱”里装的全都是每一次的手术实践的影像数据,足足有60T。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设备重点专项的新技术,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和混合现实技术进行实时的手术精准“导航”,今年就将结题,将很快应用到更广泛的医疗实践中去。在此之前,方驰华团队研发的全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已经在全国五百多家医院推广应用。与这项技术相关的7项专家共识的发布,也为医生们的诊疗活动提供了权威指南。

      从二维到三维,是诊断模式的“升级”,也是技术发展助力医学的生动例证。方驰华教授说,传统的疾病诊断是依靠CT或二维的图像,往往不够准确甚至会因为二维的局限性而产生重大的错误。比如一个肝癌病人,如果肝脏门静脉和普通人长得不一样,类似于血管有畸形,这是放射科检查报告无法提供的。在以前,医生通常在开始手术后才可能发现这种情况,只能临时应变;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也容易造成额外的严重损害。而现在有了三维可视化系统,术前就可以看清、看准,不像以前只能凭外科医生的经验去想象、预估手术部位的情况。通过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在术前就能精准掌握相关信息,这对一些复杂疑难危重的肝胆胰疾病来说,尤其重要。

      学无止境: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导

      2002年,42岁的方驰华已然是一名博士生导师,然而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他始终觉得终极梦想还没有实现。“我觉得需要一些变化,想要一些新东西。”那时正是我国数字医学起步阶段, 当时的数字虚拟人技术是基于尸体的研究,还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数字人”研究的“开山祖”钟世镇院士就在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教学。

      方驰华果断投到钟世镇院士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数字虚拟人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方驰华和其他团队成员,一头扎进了合作方——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实验室,一泡就是六年,最终成功研发了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将数字虚拟人技术转化为数字医学技术用于外科临床手术。

      自那时起,方驰华便从一名学医的肝胆外科医生,到接触工程学、信息学、物理学、数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整日地接触、处理各个学科大量的信息,方驰华开玩笑说,自己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把各种有用的技术和信息都用起来,有时突然梦里有了一点灵感,醒来就赶紧起身把它记录下来。

      2008年8月,钟世镇院士亲自主持了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项目的新闻发布会;同年10月份,这项研究成果在当年的深圳高交会亮相,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在方驰华的诊室,研发成果在一个个病例中大放异彩:33岁的青年男子,被断定肿瘤侵袭两侧肝脏主要血管,手术无望,三维可视化系统帮他发现一侧仅为压迫血管,并未造成破坏,赢得一线生机;40岁男子被判晚期肝癌,他的状态却完全不像晚期肿瘤病人,新系统同样揪出了CT和MR没有发现的事实——肿瘤仅是压迫血管,没有侵犯;年轻女孩低血糖昏迷十几个小时找不到胰腺哪里出问题,系统全面排查,终于发现病灶在胰尾……

      方驰华说,这个成果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让患者和家属也能对病情“看得见、摸得着”,极大地提高了医患沟通的效率。

      结缘广州:这里已经成了第二故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