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秋冬呼吸道疾病

发布日期:2024-02-0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医防治秋冬呼吸道疾病




    近期,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叠加感染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很多人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鼻塞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适症状。

    秋冬季节交替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冷空气频繁来袭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长久以来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经验与独特优势,因其理论深厚、经验丰富、简便易行、功效显著,为人们所推崇,同时符合“治未病”的理念。

    中医如何认识流感

    中医将流感归属为“时行感冒”“瘟疫”“疫病”“疫疠”等范畴,认为本病致病因素为“时行之气”,即“疫气”“疫毒”。《素问·刺法论》中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故疫毒之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传染性和流行性。当人体正气不足时,疫毒之邪趁虚从皮毛、口鼻而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发为疫病。

    中医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中药调理

    中药内服可选择汤剂、散剂、代茶饮等形式,以扶助正气为主。如对于平素易感冒、困倦乏力、怕风、多汗的气虚质人群,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防风等健脾益气的药物;对于面色萎黄、饭后容易腹胀、大便黏滞的痰湿质人群,可选用陈皮、茯苓、佩兰、紫苏叶等健脾化湿的药物;秋冬季气候干燥,燥易伤阴,尤其对于平素有手脚心热、盗汗、失眠、便秘等表现的阴虚质人群,可选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养阴润燥的药物;对于怕冷、手脚凉、夜尿频、大便不成形的阳虚质人群,可选用菟丝子、杜仲、肉桂、干姜等温阳散寒的药物。

    刮痧与穴位按摩

    刮痧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散寒祛湿、调节体内气血运行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感冒初期。操作方法:使用刮痧板或边缘光滑的陶瓷汤匙,部位多选择背部正中督脉及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处,尤其是大椎穴和两侧肩胛骨之间的区域,涂抹适量刮痧油润滑局部皮肤后,由上向下沿着一个方向刮擦,每次5-10分钟,以出痧为度。

    穴位按摩可以调整气血经络的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迎香、足三里等。按摩风池穴有利于疏散风邪,可有效改善感冒初期的头痛、鼻塞等症状;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由于鼻为肺之窍,也是邪气入侵的通道,故按揉此穴可疏经活络,抗御外邪;足三里是保健要穴,按摩此穴具有健脾化浊、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按摩方法:用手指点按相应穴位,每穴每次按揉5分钟,每日1-2次,以局部酸胀感为佳。

    艾灸熏蒸

    艾灸疗法通过艾叶的药物作用与燃烧时的热力,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从而温经通络、散寒化湿,激发经络之气以增强免疫力。由于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故取穴时可选择位于背部正中的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将姜泥或姜片沿督脉平铺于艾灸用具上,再在姜片上铺上艾绒或艾炷,点燃艾炷条,待其自燃至熄灭后再换1壮,每次治疗共灸3壮。

    此外,在室内适量熏艾,可以对环境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点燃艾条后置于艾灸盒内,关闭门窗,烟熏房间30分钟后打开门窗通风。但需注意艾条点燃后要放置于安全的地方,熏艾期间,人员避免长时间待在屋内。

    生活调适

    饮食上,要适时、适度,减少进食膏粱厚味等易酿生痰湿的食物,家中可自制生姜红枣茶、葱白饮等药茶,用于预防感冒及缓解感冒初期症状。起居上,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精神上,要尽量保持心情愉悦与良好心态,避免太大的情绪波动,防止气血逆乱。个人卫生习惯上,要勤洗手、开窗通风,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外出要佩戴口罩。

    《黄帝内经》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疗法可帮助扶助正气,从而抵御外邪的侵袭。但不同方法操作起来均因人而异,且可能有一定的禁忌症,因此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以增强抵抗力,降低患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