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实践

发布日期:2019-07-0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实践


    一、脑卒中偏瘫的常用针刺方法

    传统针刺方法以辨证论治为主,主要有按照中经络和中脏腑来辨证论治和按照病情分期辨证论治两种方法。

    (一)按照中经络和中脏腑辨证论治

    1.中经络

    治法: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主穴: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按照症状加减:口眼㖞斜加攒竹、颊车、地仓、下关、巨髎、内庭;言语不利加哑门、廉泉、金津、玉液、列缺、通里、照海。

    按照辨证加减:肝阳暴亢加太冲;风痰阻络加风池、阳陵泉、丰隆;痰热腹实加上巨虚、照海、内庭;气虚血瘀加气海、阴陵泉、肩井;阴虚风动加太溪、三阴交、内关。

    初病实证用泻法;久病虚证用补法,也可用灸法。

    2.中脏腑

    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1)闭证

    治法:平肝息风,降火豁痰,启闭开窍。

    主穴: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足少阴经穴。十二井穴(或者十宣)点刺出血,人中、涌泉强刺激不留针,针刺百会、印堂、丰隆。

    依据伴随症状选穴:如神志渐醒,减十二井穴;牙关紧闭加颊车、地仓、下关;鼻鼾重者加内关;失语加通里、哑门。

    (2)脱证

    治法:回阳固脱,补益元气。

    主穴:气海、关元、神阙。用大艾炷灸气海、关元、神阙,壮数宜多。

    依据伴随症状选穴:虚汗不尽加阴郄;酣睡不醒加申脉;小便不通加水道、三阴交、足三里;阳虚浮越可重灸命门、气海俞、肾俞。

    (二)按照病情分期辨证论治

    1.急性期

    (1)肝阳亢盛、气血上逆型

    治法:开窍醒神,化痰息风。

    主穴:百会、人中、风池、合谷、内关、丰隆、行间、太冲及十二井穴。

    随症选穴:牙关紧闭加颊车、地仓、下关;身热加大椎、曲池;两手握固加后溪。

    (2)肝阳化风、风痰阻络型

    治法:息风平肝,化痰通络。

    主穴:百会、风池、外关、神庭、曲池、合谷、阳陵泉、丰隆、行间。

    随症选穴:身热加大椎;便秘加支沟、足三里。

    (3)肝肾阴虚、肝阳暴亢型

    治法:平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穴:太溪、太冲、三阴交、百会、风池、外关、神庭。

    随症选穴:半身不遂为主者加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失语加哑门、廉泉、金津、玉液、通里;口眼㖞斜加颊车、地仓、合谷。

    (4)痰浊内蕴、上蕴清窍型

    治法:温通开窍,化痰息风。

    主穴:百会、人中、合谷、内关、丰隆、太冲、中脘、关元、足三里。百会、中脘可以加灸。

    (5)正不胜邪、阴阳离绝型

    治法:补益元气,回阳救阴固脱。

    主穴:人中、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重用灸法,回阳固脱。

    随症选穴:虚汗不尽加阴郄、后溪;小便失禁加中极、三阴交。

    2.恢复期

    (1)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型

    治法:益气养血。

    主穴:心俞、膈俞、肝俞、肾俞、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外关、合谷。

    随症选穴:心悸加内关;夜眠不宁加神门、神庭、本神。

    (2)肝肾阴虚、经脉失养型

    治法:息风滋阴。

    主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神门、三阴交、太溪、太冲。

    随症选穴:阴虚明显加列缺、照海;神志不清加百会、四神聪、本神。

    (3)脾胃虚弱、痰湿阻络型

    治法:健脾益胃,祛湿化痰。

    主穴: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列缺、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

    随症选穴:嗜睡加印堂;便溏加天枢。

    (4)气滞血瘀、阻于经脉型

    治法:理气活血,疏通经络。

    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中脘、关元、气海、合谷、内关、血海、足三里。

    3.后遗症期

    中医认为,此期多属脾胃虚弱、肝肾阴虚或者气血不足,兼有余邪未尽之候。依据证型分别治以健脾益胃,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主穴:肝俞、肾俞、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关元、天枢;上肢取肩髎、肩髃、肩贞、曲池、外关、内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髀关、伏兔、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丘墟、照海、太冲。

    依据不同的后遗症及证型选择穴位,一般宜平补平泻。

    二、名家治疗中常见的针刺经验

    (一)石学敏治疗中风的针刺经验:“醒脑开窍”针刺法

    1.处方

    (1)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2)辅穴:极泉、尺泽、委中。

    (3)配穴:吞咽障碍(缺血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加风池、完骨、翳风;语言不利加哑门、廉泉,配合金津、玉液放血;手指握固加合谷透三间;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2.操作方法 先刺双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的泻法。刺内关1分钟后继刺入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成45°角斜刺,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侧下肢出现抽动为度。极泉取穴于原极泉穴下2.0寸,直刺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取尺泽宜屈肘呈120°,直刺1.0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于仰卧时直腿屈胯取穴,直刺1.0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翳风、完骨均刺向喉结,进针2.0~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合谷刺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示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