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得了尿石症有哪些症状

发布日期:2019-08-3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医儿科学:得了尿石症有哪些症状

    中国古代《皇帝内经》称尿石症为“淋”,并且将其分为数种,比如“砂淋”表明了从尿道排砂石这一症状。中医外科普遍对尿结石症称为“石淋”,所谓“溺中有砂石之状,其溺于盆有声”,中医学理论认为这种沉淀凝结主要是由于肌体内肾虚,膀胱生热所致。
     
    仲景《金匮要略方论》详有对病因的描述:“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蕴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而明确提出石淋病因,详细描述石淋症状特征的是《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闷绝。”由此可以看出,石为病理产物,石由水结而为石。但是在此段记载中,提到肾主水,水结能够化为石,故肾客沙石。石淋之症状表现,可以从中分析,是由于肾虚被热邪所迫,石势归下,淋而出石。病因归纳于六方面:①因热致淋;②火熬汤碱;③服散成石;④淫欲煎熬;⑤气滞石聚;⑥醇酒湿热。
     
    对于病机的认识也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步骤。古代中医对石淋病因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足厥阴肝脉为病。《难经集注》解释到由于足厥阴肝经上系舌本,下环于阴器,因而肝脉之病可导致淋溲便难。②肾虚膀胱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认为:“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没便也。肾气通于阴,阴,津液下流之道也。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腑脏不和,致肾虚而膀胱热也。膀胱,津液之府,热则津液内溢,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于胞,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③水结而成。木为所抑,火来乘之,故热在胱中。下焦为之约,结成沙石,如汤瓶煎炼日久,熬成汤碱。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