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肢体动作比语言更有力量

发布日期:2019-07-0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心理学家:肢体动作比语言更有力量

    带大宝二宝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在收银台排队时遇到一对母子,两岁的小男孩因为等待无聊,一直在拉妈妈要出去,而妈妈正在焦急的排队。眼看拽不动妈妈,娃哭闹了起来。

    妈妈很有耐心的说:宝宝妈妈知道你很无聊,但是妈妈要付过钱再走,你能陪陪妈妈吗?教科书般的沟通后,小男孩并没有停止哭泣,反而哭的更凶了。很快妈妈也失去了耐心不再理他,任他扯着衣角呜呜哭泣。

    为什么我们已经用了帮孩子命名情绪、表示理解、寻求帮助这样的方式,孩子依然不配合。是这个方法有问题,还是我们的孩子太过固执?其实,也许是你的沟通方式太单一,忽略了肢体语言这个工具。宝宝哭闹很难安抚?妈妈别慌,心理学家:肢体动作比语言更有力量。

    01 肢体语言更有效

    《正面管教》中说:婴儿和非常小的孩子是通过非语言信号、面部表情以及情感能量来了解人和人的关系的。在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们并不熟悉我们所用的语言,在8个月之前婴儿都在靠“肢体语言”和父母交流。在摇篮中看到妈妈的微笑,婴儿就会感到安心。同样的,宝宝也会挥动小手,蹬蹬小脚,表示感兴趣。所以肢体语言是宝宝最熟悉的交流方式,也是更加容易表达感情的交流方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两三岁的孩子因为无聊或者焦虑哭闹不止,或者犯错的时候,我们用语言表示理解,给孩子解释原因,大声喊叫让娃停下,都是基本没有用的。因为爸妈的肢体语言已经出卖了我们的内心。在超市排队的妈妈并没有真的理解孩子的处境,否则她会蹲下来抱抱孩子。而孩子最直接迅速感受到的,是爸爸妈妈的肢体语言传递的情绪。

    02 常用肢体语言能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幼儿心理学》表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是在直接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幼儿理解词义极易受非语言的交际手段——手势、动作、表情的暗示。恰当手势、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是帮助幼儿理解词义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不但跟父母的工作越来越繁忙有关,也受到电子产品的影响。如果想让宝宝顺利学会说话,爸爸妈妈除了多和孩子说话,给孩子阅读绘本外,教孩子从肢体语言过渡到口头语言,会很有效的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大部分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会用很多“手语”和我们沟通了。比如想让妈妈抱抱的时候,就会伸展双臂发出啊啊的声音,或者想要吃什么食物,就会小嘴吧唧吧唧。这些肢体语言,正是妈妈们帮他们学习说话的时机。

    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中多用肢体语言加口头语言的形式,让宝宝学会口语表达。例如在拥抱的同时说抱抱宝宝,让宝宝理解“拥抱”这个词的含义。

    03 善用这几种肢体语言,和孩子有效沟通

    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情境下,肢体动作比语言更能有效的和孩子沟通,以下这些重要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准确的传达父母想表达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安全、温暖、自由和心情愉悦。

    ○ 点头——允许或赞扬

    学步期的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也在寻找着行为的“边界”,在著名的“悬崖视觉实验”中,受到妈妈微笑鼓励的孩子,会爬过让他们觉得不安的玻璃走道。正如我们学步期的孩子,在探索时总会不时看看妈妈的表情。妈妈这时点点头并向宝宝微笑,宝宝会更加勇敢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孩子可以从点头这个动作传递过来的正面的、安全的情感信息里汲取到勇气和面对困难的力量。

    ○ 拉手——停下来

    小一点的孩子有时候会有“打人”的行为,有时候是打兄弟姐妹,有时候甚至会打父母。孩子并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如果宝爸宝妈大声斥责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羞愧感”,但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这个时候,妈妈可以用拉住孩子手这个肢体动作,来使孩子停下来,并教他轻轻的摸被打对象一边说:宝宝可以轻轻摸摸。其他需要被制止的行为,也可以用这个肢体动作,让孩子停下来。

    ○ 抱一抱——安慰和理解

    文章开头例子里,在超市收银台排队的妈妈,对孩子情绪的安抚,实际上已经做对了一半。如果她能蹲下来,面对孩子,说出这番话,并拥抱一下娃。估计效果会好很多。拥抱是最温暖的身体语言,在孩子感到无聊、不安、恐惧、伤心等等时刻,拥抱都可以带给他们莫大的安慰。值得注意的是,蹲下来拥抱和将孩子抱起来不同,蹲下来拥抱这种更为平等的姿态,传递的不仅仅是关爱,还是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枕边育儿寄语:

    宝宝哭闹不停?爸妈光动嘴可不行,善用肢体语言对娃更有益,在和宝宝的沟通中,我们往往更注重该用什么样的步骤和方式,帮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很少注意到,我们用语言传达的情绪是否真的准确且充分。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