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首家特种医学中心为官兵铸就牢固的生命盾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全军首家特种医学中心为官兵铸就牢固的生命盾牌
     
    2004年09月08日 08:03 解放军报  
     

      棬椪艈础×跬⒘妗”颈ㄌ卦技钦摺×醭

      在雪落三尺的草原深处,在黄沙猎猎的大漠戈壁,在碧波万顷的大洋海域……一支特殊的小分队,走遍了总装官兵奋战着的每一个特种工作领域。

      这支队伍的成员都来自306医院特种医学中心,它是我军首家针对战争特种伤病展开

    全军首家特种医学中心为官兵铸就牢固的生命盾

     
    临床救治与研究的机构。近年来,该中心瞄准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以提高特种伤病研究和救治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取得了数十项科研成果,为官兵铸就了一道牢固的生命盾牌。

      “特救”征程廿三年

      2004年初的青藏高原武器试验区,方圆百里渺无人烟,温度低至零下10多度,空气稀薄,风力却比内地大好几倍……一声巨响震彻天际,我国某新型弹药在这里成功试爆。余尘尚未散尽,年近六旬的306医院特种病科主任岳茂兴和他年轻的伙伴们,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爆炸现场。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爆炸后方圆5公里范围内上百只受伤的实验动物取样。刚刚经过近30个小时的颠簸、喘息未平的岳茂兴,已经是两个月来的第三次出征,而此时的北京城,仍沉浸在春节后的欢乐气氛中……

      上个世纪80年代初,306医院成立了全军首家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积极探索重型外伤救治模式。2001年,经中央军委正式列编,该院又在全军率先成立了特种病科。2004年,总后专家组成员来到该院,以惊人一致的意见同意该院成立总装特种医学中心。此时,整整23年过去了。

      23年里,306医院的特种急救小组,曾近20次随船赴南太平洋执行特种医学保障任务;参加国防工业系统及地方大型突发性事故抢救10余次,成功抢救冲击波、烧伤、染毒三伤合一的复合伤员百余例;“神四”发射试验,他们在零下30多度低温下,获取了模拟人发生假想意外时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获得火箭推进剂的具体染毒指数,“特救”小组成员来到某基地存放推进剂的地下仓库,进行空气采样,刺鼻的气味呛得人一阵阵发晕……306医院“特救”人把自己形容为随时待命出发的战士,已经在最贴近战场的征途上奔波了20多年。

      让“特救”面向未来战场

      刚刚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时候,306医院的专家们依靠已有的临床经验展开救治,30多例因为爆炸、车祸、重病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扑面而来的成功、堆满办公桌的锦旗,曾让医生们倍感骄傲。

      但是,当他们把目光逐渐转向战伤救治研究领域的时候却突然发现,现代战争是如此的复杂多变,致伤因素更是层出不穷,旧的临床救治规则面对繁杂的战伤抢救已经无所适从。

      特救专家们发现:随着高科技战争武器的现代化与特种化,冲击波、烧伤、染毒三伤合一的复合伤已成为现代战伤的主要元素,而重度复合伤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病症的发生率为90%以上,很难预防。几度寒暑春秋,岳茂兴等人通过大量临床救治成功病例,终于总结出了“四大一支持”冲击疗法。后来,这个方法被全国数十家医院采用,成为国内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又一通行规则。

      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的实施,岳茂兴等人又开始关注载人航天特种病症的研究与救治,这在国内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研究领域。以邹德威、岳茂兴等人为首的306医院载人航天特救专家组,依靠缜密的逻辑推论,创造性地将ICU病房转移到草原上,建立了车载、机载两个救护平台,创造了载人航天特种病研究与救治的历史。

      多年来,306医院在各类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特种伤病救治的论文309篇、专著8部,特种病中心也先后荣获科技成果奖32项,仅2003年一年,就获得“中国航天基金奖”和1项全军二等奖、3项三等奖。

      用自己的100%争取战士的1

      %火箭推进剂是运载火箭起飞升空的原始动力,但也是个“五毒俱全”的家伙:易挥发、易爆、剧毒、高压运输、低温保存。从推进剂的生产制造到化验到运输再到火箭灌注的过程,许多官兵都与这个“特级危险品”有着亲密接触,就算是做足防护措施,伤害、中毒等事故也不可避免。

      某中心实验室。针对运载火箭推进剂致伤问题,306医院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军医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协同进行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把数百只小白鼠分组进行试验。五六个人轮流观察试验效果,技师李建忠却必须一直在染毒箱旁边对小白鼠进行细致记录。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