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急诊、ICU学科发展70年 医护人员充当生命之

发布日期:2019-07-22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1958年,市一院的急诊室。

      守护生命,创造奇迹。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守护百姓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1956年,宁波市第一医院设立了宁波最早的急诊室;1981年,浙江省内首个ICU病房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现国科大华美医院)建立。

      在救治条件不够、人手不足的年代,医护人员因陋就简,挽救了一个个看来生机渺茫的病人。如今,急重症患者救治条件日新月异,医疗水平步步攀升,医务人员们仍然以医术为舟,以爱心为桨,充当患者生命之河的摆渡人。

      当年急诊室外的树上

      挂满了输液瓶

      据宁波市卫生志记载,早在1956年,宁波市第一医院就建立了急诊室。当时24小时有医护人员值班,备有氧气筒、开口器、吸痰机、洗胃器等简单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原主任宗建平,1987年3月来到市一院急诊科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当时,宁波市第一医院是全市急诊病人最多的医院。据记载,1987年宁波老市区的急诊病人总数为19.5万人,仅市一院急诊科就接诊了5.5万人。

      宗建平回忆,当时的急诊科有一个内科诊室、一个外科诊室,抢救室有2张病床。“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每到夏天,医院的急诊科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收的都是常见病,高热和腹痛腹泻最多,一个急诊医生前半夜就要接诊上百号病人。”宗建平说,遇到成批流感、腹泻病人来的时候,医院里里外外都是输液的人,输液室坐不下就到走廊里,走廊里也坐不下就到急诊室外的空地上。没地方挂输液瓶,家属提着,树上挂着,很是壮观。

      为了快速处理患者,急诊科医生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针对同一类患者,开出医嘱套餐,提前在处方上印好相应的编号,比如拉肚子加发烧的患者用1号处方,拉肚子加脱水的患者用2号处方,拉肚子加腹痛的患者用3号处方。医生接诊患者后只要在处方上写上编号,药房就知道给患者发哪一种药物。白天,药房工作人员提前备好一包包的药品,到了晚上直接按医生给出的编号发药就好了。

      疾病种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工作几十年来,宗建平发现急诊科接诊的病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些季节性的疾病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像夏季的腹泻,冬春季的流感等。但高血压、糖尿病、心梗、脑梗的患者,过去比现在要少得多。”宗建平说,他曾经做过统计,发现1987年、1988年这两年,市一院急诊科一年收治的心梗患者只有六七人。现在,急诊科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心梗、脑梗的患者。这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后,疾病谱也在悄然改变。

      如今,宁波各大医院的急诊科除了有设备齐全的急诊诊室、病房和抢救室外,还成立了多个中心。宗建平回忆,随着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种越来越复杂,1996年,宁波市第一医院创办了急诊病房。“当时随着医院的专科越分越细,总有一些急诊患者因为病情复杂,不能简单归类到某一个专科去。”宗建平说,急诊病房的成立让急诊医生不再只是“二传手”,有机会连续观察救治患者,对于急诊医生水平的提升作用明显。

      如今,市一院急诊科共有医护人员98人,年急诊量超过15万人次,年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超2万人次,为宁波市急诊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是宁波市首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认证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单位,宁波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市二院建立

      浙江省内首个ICU病房

      宁波市李惠利医院急诊科前主任张育放,曾是宁波市第二医院ICU病房的首批医生。

      “二院ICU病房的前身是宁波市医科所设在医院的一个课题组,刚开始主要研究心衰、肺衰以及肾衰竭患者。”张育放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和上海的大医院都有了ICU病房,宁波市第二医院也急需一个处理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房。1981年,宁波市第二医院建立浙江省内首个ICU病房,张育放是ICU病房首批医生。

      1982年,宁波市第二医院完成宁波首例肾移植患者,为了做好术后监护,由医院泌尿外科、ICU等科室骨干组建了特别医护小组,张育放也参与其中。

      “宁波第一例肾移植患者是一个三轮车工人,手术的时候不到40岁,手术成功后还生活了30多年。”张育放说,为了评价移植后的肾脏是否正常工作,需要精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当时没有经验,也没有好的仪器设备,大家就想了一个土办法:在患者的监护床的四个床脚下装上四台磅秤,确保床上物品不变的情况下,每天通过叠加四台磅秤的重量来计算患者体重的变化,甚至每天连患者的大便都要称重。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