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心血管疾病,究竟能不能用中药呢?
得了心血管疾病,究竟能不能用中药?
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中药的传统理论上来说,中药的剂型和疗效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药性有宜丸者,有宜散者,宜水煮者,宜膏煎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中药剂型就是为了发挥中药的最好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及贮藏、运输等。
《黄帝内经》里记载了除药酒以外的汤(饮)、丸、散、丹、涂剂等剂型,这些剂型被称为传统的第1代剂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临床上出现了颗粒剂、片剂、胶囊、口服液、注射液等为主的第2代剂型,但第1代剂型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人民群众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支架植入术、抗血小板药物、调脂固斑药物等治疗方法均有了普遍的认识。
但得了心血管疾病,中药能不能用呢?
传统思想认为中药起效慢,治不了急症。其实中药贵在辨证论治,辨证准确了,疗效就有了,再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治疗的范围就显著扩大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剂型可分为中药饮片类、中成药类、中药注射剂类及其他类。
1、中药饮片类
汤剂是中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也是目前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
汤剂的特点是副作用小,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价格便宜,取材广泛、便于加减使用,能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病人或各个病症的特殊性。因此,汤剂在中医临床中的使用率最高。
但汤剂也有它的缺点。比如:药量大、味道苦、需临用前调配煎煮,不太适应现代急症用药要求;携带、贮存也不太方便等。
2、中成药类
中药丸剂、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等,因口感好,服用量少,携带方便等更容易为病人接受和使用。现代制药工艺的提高,能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中药中有效成分,特别是挥发性有效成分,且杂质含量低,生物利用度高。
如果患者病情对症,则疗效显著,但因其组方固定,疗效缺乏特异性,也存在见效慢的缺点,且成本较高。
3、中药注射剂类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为中医急症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和剂型。相对于其它剂型具有用量小,见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但由于中药注射剂主药成分复杂,提取不完全,使所含杂质澄明度和稳定性不理想,一些大分子杂质难以完全除掉,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色泽变深、浑浊、沉淀等,影响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提高澄明度、提高稳定性、减少刺激性等是中药注射剂研发的重点课题。
4、其他
例如中药透皮疗法,目前还存在药物吸收差,制备工艺简陋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总 结
“疾病都是具体的”。得了心血管疾病,也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如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轻度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可以选用中药饮片辨证治疗;
症状典型单一的心悸、胸闷等疾病,可选用中成药治疗;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可选用中药注射剂治疗;
总之,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来选取合适的中药剂型,才能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得了心血管疾病,究竟能不能用中药呢?
发布日期:2019-11-29 09:5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