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腹痛、腹泻

发布日期:2019-09-1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腹痛、腹泻

    腹痛、腹泻看似与类风湿关节炎没多大关系,但是下面这个病例报道却值得我们深思,你了解这其中的联系吗?
    病例简述
    患者为45岁男性,4年前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近2年来服用来氟米特 20mg/天、柳氮磺胺吡啶 1000mg/天和羟氯喹200mg/天治疗,RA病情控制平稳。3周前患者出现低热、下腹部疼痛、腹泻,近3天来出现血性腹泻4~5次/天。患者曾检测肝功能指标异常,停用甲氨蝶呤后开始使用来氟米特,之后肝功能指标未再出现异常。吸烟史20年,平均吸烟20支/天。母亲有RA病史。
    入院查体:
    体温37.4°C,脉搏94次/min,血压110/70mmHg,未见关节肿胀、皮疹等表现。心肺部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测:
    WBC:11500/mm3。
    血沉:52mm/h,C反应蛋白:8.4 mg/dl,类风湿因子:347 I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2000 IU/ml。
    肝、肾功能指标正常。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粪便中未检出痢疾杆菌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大致正常,未见间质性肺炎、胸腔积液等异常表现。腹部X线:未见游离气体、气液平等异常表现。
    一起来看看患者后续的检查和治疗吧~
    建议患者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示:弥漫性黏膜组织脆弱,有接触性出血,可见溃疡和结肠左曲细颗粒。病理活检示:固有层的隐窝结构变形、隐窝炎症、隐窝脓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根据结肠镜和病理检查,患者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因此,患者诊断RA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上加用美沙拉嗪灌肠1 g/天,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2周后复查实验室指标正常。随访3个月内,患者肠道症状基本缓解。
    尽管RA合并UC很少见,但是这个偶然事件背后也有其必然性~
    类风湿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IBD包括UC和克罗恩病。UC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
    IBD的潜在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个因素。IBD有一系列肠外表现,包括关节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坏疽性脓皮病、结节性红斑、强直性脊柱炎。IBD的发病率可能比现有数据高很多,IBD是由遗传易感性宿主对肠道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失调引起的。IBD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IBD可能与其他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有共同的致病途径,特别是RA。
    很少病例报道报告RA并发UC,发病率不超过0.14%-0.8%。Aoyanagi等人在一项针对UC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未发现与RA重叠的病例。但是,他们报道了RA合并IBD的病例。Utsunomiya等人调查5833名UC患者,发现其中RA患病率为0.4%。Sawada等人在一项纳入1433名患者的小规模研究中得出相近的患病率数据。
    Snook等人在858名UC患者中仅报告了7例RA。从RA与UC的发病机制来看,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对RA患者IBD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HLA-DR基因与RA和UC发病机制均有一定相关性。免疫抑制剂在UC治疗中的应用也使得其合并RA等其他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减低。如柳氮磺胺吡啶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使得IBD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率低。
    此例患者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诊断为UC,使RA病程更加复杂化。当RA患者出现结肠炎表现时,还应与药物性结肠炎、RA相关血管炎引起的缺血性结肠炎以及继发性淀粉样变作鉴别诊断:
    一些报告指出RA的治疗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金制剂和D-青霉胺与各种胃肠道并发症有关。此病例患者未使用金制剂或D-青霉胺治疗,病理检查未发现血管炎病变,患者并无巩膜炎、间质性肺炎等血管炎表现。最近的临床研究发现RA患者活检证实的淀粉样变性发病率约为10%。Kato等人报道一例RA继发胃肠道淀粉样变性,表现为结肠炎的表现,与UC相仿。但此例患者未发现血管炎病变或淀粉样蛋白沉积。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