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降低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

发布日期:2019-05-26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药降低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


    一、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75岁,2007年6月开始逐渐出现乏力,明显消瘦。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查腹部MRI示:肝S7结节灶,小肝癌可能大。肝S4、S2不典型再生结节。2008年12月4日PET-CT示:肝S4段低密度结节,FDG代谢略增高,考虑肝癌。既往患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5年。饮酒40余年。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2009年1月6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肝S4段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化疗术(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30ml,表阿霉素20ml及碘油5ml乳化液)。6月9日再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药物为:THP 20ml及碘油10ml混悬液,羟基喜树碱10ml),并行右肝病变射频消融术(功率为35W,45W,50W,治疗时间40分钟)。介入治疗后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查肿瘤标志物:AFP 815ng/ml,CEA5.42ng/ml。肝功能:ALT 102IU/ml,AST 80IU/ml,GGT 97IU/ml。腹部B超示:肝左内叶可见一不均质回声的团块,大小约为3.7×2.8cm,其内可见不规则液性区,范围约3.4× 1.6cm。腹部MRI示:肝左叶、肝右上下叶数个一过性强化结节,与老片相比小结节灶明显增多,且部分体积增大。结合复查结果考虑肝癌结节增多,癌症进展。不适宜再次介入治疗,建议中医或生物靶向药全身治疗。

    2009年7月开始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门诊治疗。来诊时面色偏暗,乏力明显,舌质黯,苔厚腻,脉弦。中医诊断为肝积,证属气虚血瘀,治以养肝健脾、通络化积,予以中药:醋柴胡、黄芩、白芍、山慈菇、蛇舌草、莪术、五味子、麦冬、茯苓、鸡内金、当归、党参等。配合服用三虫粉(在研制)治疗。

    2009年10月(服中药4月后)复诊:乏力减轻,体重增加约3kg,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肿瘤标志物:AFP 7.05ng/ml,CEA5.36ng/ml。肝功能:ALT 64IU/L,AST 48IU/L,GGT 99IU/L。腹部MRI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少量腹水。肝S4与S2交界区Hcc治疗后改变,较前变化不明显。肝S8及S4被膜下异常强化改变,较7月31日片变化不明显。肝内小结节,较7月31日片明显减少,变小。继服前方,配合服用三虫粉2月。

    2009年12月(服中药后6月)复诊:无明显乏力等不适,体重稳定,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滑。肿瘤标志物:AFP 2.74ng/ml、CEA 5.29ng/ml。肝功能:ALT 84IU/L,AST 55IU/L,GGT 105IU/L。腹部B超示:肝左叶占位病变(大小约2.9×2.6cm)、介入治疗后;肝硬化;肝右叶钙化灶;慢性胆囊炎。腹部增强CT示:肝脏缩小,左、右叶比例失调,实质呈多发结节样改变,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肝S4与S2交界区见不规则低密度灶,其内可见碘油沉淀,大小约3.6×3.3cm,边界清楚,肝实质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灶,余未见异常强化,肝门静脉增粗,内经约1.5cm,胃小弯侧可见多发迂曲血管。继服前方,配合服用三虫粉。

    二、疗效评价

    对比治疗前后检查结果可见:甲胎蛋白(AFP)由815 ng/ml逐渐降为2.74 ng/ml。转氨酶降至正常水平;影像学检查均示肝内结节明显减少,变小。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中药治疗前后疗效可评价为PR。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