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你知道正确的服用方法吗?

发布日期:2019-06-0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服用中药,你知道正确的服用方法吗?



    服用苦味中药的温度问题和加糖矫味的分析
    实践证明,中药汤剂温度在人体体温以下时,其苦味会不那么明显。正常人口腔内温度36.2℃~37.4℃,舌根下高于舌面0.5℃。而味觉器官即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周围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感觉最灵敏,也就是说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而汤药温度高于38℃,或低于35℃时,则味觉神经感觉不太灵敏,这时苦味就会减弱。因此,在喝苦味中药汤剂时,将药液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最佳。
     
    由于中药汤剂大多比较苦,人们习惯在中药汤剂里放点糖以改善口感,这应根据药性和疾病的需要而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白糖性凉寒,红糖性温。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或改变药性,阻碍药物的充分吸收而影响疗效。红糖中含有较多铁、钙元素,而中药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一旦中药里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与红糖中的铁、钙元素结合,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治疗咳嗽的中药汤剂,加糖会增加痰液的分泌;
     
    另外,多食糖会“助热”,有腹胀中满、湿热内停体内、痰液积聚在体内、舌苔厚腻等情况,应该严禁食糖。所以,服用中药汤剂时一般不主张加糖,如实难下咽,最好提前咨询医师、药师。蜂蜜也是中药,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既容易被肠胃吸收,又营养丰富,具有润肺、润肠等药用价值,但是蜂蜜中的多种微量元素也可能会改变药效。
     
    汤药剂型中的特殊煎服法中药服用问题
    烊化(溶化)
     
    胶质类和粘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与其他药同煎,则易粘锅煮糊。且附着其它药物上,影响药效。应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煮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
     
    冲服
     
    某些不耐高温的且又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可先磨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如三七、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等。
     
    服药后观察护理和注意事项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更好地吸收;同时要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尤其是服用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和药性峻烈的药物,更应严密观察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积滞、胸部病患者,药后仰卧为好;
     
    ■头、脑、耳、眼患病者,药后去枕卧好;
     
    ■左右两肋病者,服后左右侧卧。
     
    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正常反应)
     
    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否则就未达到预期的作用。如服解表药后患者会汗出,服利水渗湿药后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这说明药物在体内发挥正常疗效了。
     
    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映(全身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必须全面观察服药后的各种反应,如服用泻下药后,除了要观察大便次数外,还要观察大便性质、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是否伴有腹痛,腹痛的性质、发作的时间、程度等。
     
    观察服药后的毒副反应
     
    对中草药的性能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有清楚的认识。用药前应将用药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代清楚,严格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能和应用剂量,避免滥用,纠正中草药不会中毒的错误观念。
     
    中药中毒常见症状
    咽干、舌麻、面色及全身发红、皮肤干燥、伴有皮肤丘疹、头晕、烦躁、呕吐、腹泻、腹痛,严重者可出现语言及肢体运动障碍、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随即转为意识模糊、呼吸暂停。心血管系统还可以表现为心音低,脉搏细弱,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如果临床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进行抢救治疗。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正常发挥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那正确合理的掌握汤剂的服用方法便成为中药应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正确的服用中药,正确施以服药前后的护理。不仅对疾病及时的发挥作用,也可以提高远期疗效,促使药物能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逐渐或迅速地发挥药效,使慢性疾病得到渐渐恢复,使急性疾病得到及时控制,再施以渐治之法,可以根治疾病和战胜顽疾。因此重视中药汤剂的正确科学服用是合理用药、治疗疾病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