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频道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冬天,时常会馋咸肉,很想切一块咸肉,最好是带皮的五花咸肉,文火,隔水清蒸,冷却后,以薄刀切成片,可稍厚点,就着米饭吃,很下饭。这咸肉,精的部分,可以先吃,经得起慢慢咀嚼;这肥的,因腌过,不油不腻,妩媚雅致。一口下去,咸味和猪油,温婉着舌头,滋润着喉咙,会有一种特别幸福感和满足感。人,作为一种动物,贪吃的本能和属性,在此一览无遗。

    考证中国的咸肉,究竟出于何时,已比较困难,可能起源于家畜饲养之前。原始先人因狩猎丰歉不定,而且肉类又易腐败变质,于是腌制和风干也是比较简便的办法。《周礼·天官》说:“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 郑玄注:“大物解肆干之,谓之干肉……薄析曰脯,棰之而施姜桂曰锻脩。腊,小物全干也。”实质上是将肉施以盐,或者风干,形成干肉,易保存,也即古代文献所称的“脯腊”。

    现在超市供应各种咸肉,家里自制的咸肉也越发少了,很担心中国民间腌制咸肉的饮食民俗文化,在我们这代慢慢消失。过去,大约在冬季,弄堂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腌制食品的习俗,咸肉,则是其中重头戏。我祖母是腌制咸肉的高手,她是浙江余姚梁辉金岙村人,上世纪四十年代随我祖父移民上海。她的腌制方法,也是余姚山村的传统古法。我曾经去金岙村探访该古法,但因季节不对而未果。余姚南部山村腌制咸肉,以新鲜的五花肉,抹上盐,置于盆里,腌上一周,取出,用筷子戳个洞,麻绳一根穿透,再打个活结,形成绳圈,用晾衣服的窝戳头勾上,举起,将其悬挂在屋檐下,使其自然晾干。这方法,防雨,防灰,防顺手牵羊,也防野猫老鼠。挂上一年半载,决不会变坏。

    至于何时腌制咸肉?答曰,一年四季均可,即便夏天也行。清袁枚认为,暴腌肉,“微盐檫揉三日内即食用”,“皆冬月菜也,春夏不宜”,这未必完全正确。《清稗类钞》记载:“夏月可腌猪肉,每斤以热盐一两擦之,令软,置缸中,以石压一夜,悬于檐下。如见水痕,即以大石压干。挂风处当不败,至冬取食时,蒸煮均可。”其实,现代有了冰箱,夏天腌咸肉更方便了。将肉檫以盐,置于器皿,塑料薄膜封好,腌制时间长短,则根据个人喜好与口味,可腌上三天,也可一周,乃至更长时间;取出,分装于塑料薄膜,存入冰箱冷冻,新鲜,口感也好。

    但腌制咸肉最佳时节,大概以冬天为上。冬天气温较低,以粗盐腌肉,逼出水分,然后风干,不易腐败。《清稗类钞》又曰:“冬日之腌猪肉也,先以小麦煎滚汤,淋过使干,每斤用盐一两擦腌,三两日翻一次,经半月,入糟腌之。一二宿出瓮,用原腌汁水洗净,悬静室无烟处。二十日后半干湿,以故纸封裹,用淋过汁净干灰于大瓮中,灰肉相间,装满盖密,置凉处,经岁如新。”但就现在而言,用小麦煎滚汤淋,未必方便,此法估计是为了去腥,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咸肉口味。至于用糟渍之法处理,现在城市里,已很少用了。

    肉类经过腌制,与新鲜时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味,于是这种技艺,也完全可以说饮食文化,传承下来。口味的一旦形成,似乎很难改变。尝过了咸肉的鲜美,确实很难忘记,隔段时间会思念,馋吐水嗒嗒滴。即便现代科学证明多吃腌制类食物,可能会诱发某种坏毛病,但依然挡不住好吃腌货食客的热情。

    对咸肉的吃法,各地也不一致,除了清蒸,通常是煮汤。过去物质条件差,几片咸肉,加一把黄豆(黄豆同样吊鲜),煮成一锅咸肉黄豆汤,既含咸肉鲜味,又带黄豆乳香,味道特好,也极富营养,一年四季均可上桌。特别是在夏天,暑热难熬,再放几片冬瓜,这一锅温润的咸肉黄豆冬瓜汤,足以消暑。中医讲,冬瓜利尿,散热毒气,黄豆功效相近,更滋补些。咸肉汤可多喝点,但黄豆不宜多吃,多吃伤肠胃,肚皮易胀气。晚饭后,在弄堂里乘凉,叮叮当当响屁不停闷屁不断,终究不太雅观。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坚持不敢多吃黄豆。虽然现在弄堂已基本消失,没有了夏日的乘凉,但地铁、电梯,总归要乘的。

    咸肉最美的做法,是腌笃鲜。汪曾祺《肉食者不鄙》里面讲,腌笃鲜为“上海菜”,以“咸肉和鲜肉同炖,加扁尖笋”。应该讲,上海人确实喜欢吃腌笃鲜,此菜在上海本帮菜里的地位超高,但腌笃鲜并非仅仅是上海菜独享。腌笃鲜起源于徽菜,在江浙一带很盛行,也可以说是浙江菜、江苏菜,上海过去在行政上就属于江苏省,民国时析出。用扁尖笋和咸肉、鲜肉可煮出的腌笃鲜,同样,用咸肉、小排、春笋或者冬笋,也可煮出,但味道更佳,因为这春笋、冬笋是新鲜的。总之,烧腌笃鲜的笋,可以各式各样,鲜肉可以是五花肉、小排、后腿夹心或者是蹄髈等(猪头肉是一定不适合的),但肯定不能少了咸肉。少了咸肉,就漏掉一个“腌”字,性质变了,不能称之为腌笃鲜了,这就是咸肉,对腌笃鲜这道江南名菜最核心最突出的贡献。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