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时代营养补好还是减好? 超过一半人群患上营养问题疾病

发布日期:2019-06-2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6月22日报道:2019新民健康论坛暨第六届新民健康“营养促进长寿”养老论坛披露,随着人们生活富裕,富营养时代来临,超过一半人群患上了炎症性肠病及糖尿病等营养问题类疾病。越来越多人生活中饱受腹泻、便秘等病痛折磨,甚至患上大肠癌危及生命。这是营养过剩的问题?还是营养偏贫了?怎样来平衡营养饮食?专家团队会上提出,肠道微生态影响人体慢性共病。富营养时代营养补好还是减好,需“从肠计议”。

    本届论坛由新民传媒新民健康、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健康教育促进分会、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共同主办。百余家社会医疗机构医院代表齐聚第十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会现场,共同探讨当代营养类疾病问题。会上,新民晚报新民传媒CEO季斌指出,当前营养问题已成慢性病蔓延的主要因素。多年来,人们普遍缺乏营养认知,很多家庭的一日三餐,根本谈不上营养的均衡性。如今慢性病死亡在我国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超过80%,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人群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高盐、高油、不当膳食和缺少锻炼等,已是当前慢性病发生进展的主要因素。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所开展项目《肠道微生态与人体慢性共病科学认识及干预策略》,通过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便秘患者1.3亿人,糖耐量异常人群超1.4亿人,20年间增长2.5倍。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大肠癌、便秘类肠道内疾病及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肠道外疾病,这些人体慢性共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肠道微生态有关联。肠道微生态在其中作用至关重要。

    秦环龙科研团队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影响人体慢性共病。肠道微生物可被成为肠道的另一“器官”,有百万亿微生物定居在肠道内,对宿主的肠道环境甚至整个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其定居环境共称为“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物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其基因编码数量是人类的100倍以上。所以,肠道微生物及其编码分子有巨大的潜能影响肠道环境和系统环境。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供应站”,管理好肠道是控制慢性疾病的关键途径。除此之外,肠道还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由集合淋巴结、独立淋巴滤泡、肠系膜淋巴结等组成,占人体免疫系统的80%左右。由此可见,肠道具有巨大的免疫潜能,“从肠计议”,可有效地抵抗病原体毒素及其代谢物的入侵。

    对于饱受便秘、腹泻等肠功能障碍综合征病痛折磨的人们,如何预防与治疗,秦环龙科研团队成员、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黄东平教授介绍,肠道菌群在慢性便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便秘患者均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紊乱,同时,患者长期不正确的服用各种泻药,会使人体肠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药物失效,造成顽固性便秘。通过移植益生菌,既刺激了神经细胞成熟,使人体肠神经系统逐步康复,又平衡了肠道菌群,从而改善了慢性便秘的症状,使治愈便秘有了可能。黄东平介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参与了便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益生菌移植结合肠内营养(含膳食纤维)治疗便秘,即将健康人必须的有益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是安全有效的。另据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慢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癌症等有关,肠道微生态平衡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人类的健康长寿和营养怎么关联?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建琴教授表示,如今人类寿命不断地增长,而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则是各类慢病、共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决定人类健康取决于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个人的行为是影响健康的极大原因,而每个人能改变的、最容易做到的也就是个人行为,这就要靠人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膳食营养就是其中之一。孙建琴建议,在膳食摄入中,应做到食物多样、搭配合理,符合平衡膳食要求;保证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供给;烹制食物适合老人咀嚼、吞咽和消化功能;食物摄入无法满足需要时,合理进行营养素补充;以满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预防营养不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营养科主任蔡骏教授介绍,在膳食营养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营养素的作用。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就像一艘船,而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是缺一不可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可以产生能量,没有这三大营养素你的能量来源没有了,心跳、呼吸包括体温维护都需要这三大能量,这就是功能各尽其职,缺一不可。”蔡骏表示,人体所需的11种维生素和13种矿物质,尽管这些营养素的需要量很少,但是往往比较容易缺乏,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D还有钙和铁。其中,对于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肿瘤。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