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特效药,半夏泻心汤清上温下怎样

发布日期:2019-07-14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药特效药,半夏泻心汤清上温下怎样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感觉口干口渴、口腔溃疡,但是又感觉腹凉、大便不成形,如果分析的话上焦有火应该用寒凉的药,但是下焦又有腹部凉,大便不成形,这是寒证的表现,那么出现这种情况是用寒凉的药物治疗还是用温热的药物治疗呢?

    曾遇到这样的病人,在别处治疗时用了一派苦寒的药物,因为医师的思维还是西医思维,认为这是咽喉口腔炎症,既然是炎症就应该消炎,消炎在中医中普遍认为是苦寒,这就是典型的固化思维了。中医的特点就是辩证论治,摆脱了个体的特殊性,它收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个病人就是服用了苦寒药物后,火不但没有下,并且更上火了,口中溃疡加重,口干口渴,并且影响到胃,食欲减退,浑身乏力,究其原因还是辩证的错误。

    那么针对这种有寒有热的病症,究竟应该怎样治疗呢?中医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针对这一情况,前人已经该出了明确的治疗方法,那就是《伤寒论》中典型的寒热并调的方剂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清上温下,具体药物有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主要是调整中焦脾胃的斡旋功能的。中焦脾胃如枢,调整人体一身气机,如果斡旋失司,全身气机紊乱,向上的火和向下的寒就会离其位,使火更向上走出现口干口渴等一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向下的寒就会愈加往下,出现腹凉甚至下半身凉,大便溏薄等一派虚寒症状,就是我们俗称的上热下寒了。黄芩、黄连清上焦火热,干姜温下焦,半夏、人参、甘草、大枣调整脾胃,各司其职,达到治病效果。如果口渴严重,上焦火比较严重可以加上生石膏,生石膏用量宜大,根据病体强弱用量在30g到100g不等。

    还有一种是咽喉疼痛,但是吐清痰如水,这也是典型的寒热错杂。现在药店比较多,有的人认为咽喉疼痛就是上火了,会吃一些去火的药,但是他并不知道吐清水痰是胸中有水饮食属于寒证的,去火药大豆是苦寒泻火的,吃了之后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加重病情。胸中寒气过重有的就会诱发咳嗽。这个时候不能单用清热药,药把上焦的火相下引来温阳胸中的阳气,使痰化则身体就会平衡,这个时候就要用清朝医家陈士铎的引火汤,具体用药为熟地45克, 巴戟天15克,茯苓15克, 麦冬15克, 北五味6克, 水煎服,一天两次。熟地补肾水,巴戟天温肾阳,二药合用使水不上泛,麦冬、五味子滋肺养阴,使金水相生,水旺以制火。茯苓为前导,使水火同趋共安于肾。诸药同用,使火清肺肾暖,则上热下寒感消。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