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规范“中成药”的使用

发布日期:2019-07-1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许多人都发现:这两年去医院看病,医生开出的处方里,品类总是很齐全,既有西药,也有“中成药”。那就有疑问:在两三年以前,一般医生的处方里为什么很少有“中成药”?如果“中成药”都非常有疗效,那么,在相当部分处方中应该是可以取消西药的,为什么西药几乎又必不可少?

      我还听到一种说法。那是我有一次去药店买药,店员先给了我西药,然后又给我拿“中成药”,我就问:这“中成药”治什么?店员回答说:要辅助西药吃啊,对身体的伤害性小。这玩意儿,难道还有养生的学问在里面吗?

      其实,我想我能够从经济角度给予解释。医生的处方里多了“中成药”,那是因为近几年来,公立医院实行“零差价”制度。即原则上说,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是零利润的。至于医院的药是否因此比药店更便宜了,我们不在这里说。原则就是原则,你可以说它没有被执行得很好,但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只不过,这原则中包含有例外的情况,就是“中成药”可以加价。开出更多的“中成药”,医院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对于中药、祖国传统医学,我这几年并不是很排斥了(以前真的很排斥)。大约3年前,我老爹突然无法走路,去本地的三甲医院检查,说是腰椎间盘突出,比较严重,需要手术,要上支架。然后我在网上查了查,看到有文章说这个病实际上病因不明,一般是多休息争取自然恢复,不到万不得已不主张手术,且手术有风险、后果不可逆。我老爹这人还是比较“坚强”,又心疼钱,说先回去躺两天,看能不能自然好。结果,回去后更疼了,已经无法走到医院。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在我们楼下的一个中医小诊所去扎钢针,一共扎了4针。那医生也说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他肯定是治不好,但他能缓解疼痛,只不过疗效究竟有多久得看运气。没想到效果还真好。已经快3年了,再也没有复发过。我想,这至少说明:我老爹的病情并不是那么严重,不是到了必须手术的地步,本地三甲医院有过度医疗之嫌;祖国传统医学确有些实用之处。

      对祖国传统医学展开研究,使得其中的成果服务于现代人,这很好啊。然而,我极其反感上述的“中成药”可以加价的例外情况。

      今时今日,“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大前提深入人心,无须作过多解释。因此,在制度意义上,如果说对于祖国传统医学的特别扶持有现实意义,那扶持只能在研究阶段。在此阶段中,各级政府可以立项对相关机构、项目、人群给予财政补贴。但到了应用阶段,则万药平等。病痛之前,没有西药与“中成药”之分,只论哪种药的疗效好。医生开处方,也没有西药与“中成药”之分,只论哪种药的疗效好。既然规定公立医院实行“零差价”制度,那么,无论卖西药还是“中成药”,公立医院都只能在原则上保持零利润。

      公平竞争,越有疗效的药越可能胜出。加上在研究阶段对祖国传统医学实施特别扶持,其中的实用之处一定会被发扬光大。反之,在应用阶段实行不平等倾斜,非常可能导致医院、医生多开药甚至滥开药。“是药三分毒”,吃多了肯定没好处。而且,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加重了医保体系的支付压力。

      任何一种制度,必须在逻辑上通。逻辑上通,现实操作中也不一定成功,因为现实社会的运行实在复杂。但任何一种制度,如果在逻辑上已经不通,它的现实操作一定是混乱的,弊端日甚一日,终于将无法收拾。

      关于特定的制度,我可以想到许多阴暗的设计。譬如扶持祖国传统医学需要钱,而将扶持限制在研究阶段,投入全部由财政买单;将扶持放在应用阶段,特别对于门诊病人,药费基本自费,在此特定环节上便是将扶持款转嫁给患者承担了。这个时候,放在第一位的不再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是金钱方面的算计。凡此种种东西,谈多了没意思。我们尽可能谈谈光明的东西,谈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则必须怎样做。制度光明,才有秩序井然。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