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药物市场分析:容量巨大,中成药崛起

发布日期:2019-08-1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消化系统疾病成健康杀手

    防治结合是关键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系统主要包括食道、胃、肠(小肠、结肠、直肠)、肝脏、胆道系统(胆囊、胆管)、胰腺、腹膜、肠系膜等部位。

    据《2015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在我国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中分别排第六位、第四位,属于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消化系统疾病的总发病率占人口的30%,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0%以上,其中须急诊入院治疗者约占急诊入院病人的25%。在全球范围内,因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4%。

    随着年龄的增加,胃肠道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便越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所有患病人群中,老年人和儿童是主要群体。究其根源,在于自中年开始,人类的消化系统器官发生了从“上”到“下”、贯彻始终的退行性变化,人的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逐渐减弱,因此中老年人也成为了消化系统用药的主要消费者。与此相对应的,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消化系统疾病在此类人群中的发病率也较高。

    值得警惕的是,根据近年统计结果,在所有恶性肿瘤的死亡患者中,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均排在前列,其中,胃癌的发病率居第二位,肝癌居第三位,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而食管鳞癌更是我国的特色病。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估计有4292000例癌症新发病例,2814000例癌症死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胃癌、食道癌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很高。

    另外,近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疾病频发,且由于居民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饮食及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起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出现年轻化迹象。不难看出,消化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杀手之一,且来势汹涌。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难以治愈、巨大危害,使得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引起了高度重视。

    专家指出,首先是防止病从口入,消化系统疾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所以注意饮食营养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最佳手段,平时的生活中,对肠胃刺激比较大的食物要尽量少吃,烟酒也要尽量少;其次,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消化道疾病的良方,消化系统也需要按时工作按时休息,如果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不能休息,该工作的时候没有营养摄入,这样很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精神紧张也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因为很多消化道器质性的病变是可以通过机体本身的恢复治疗的,但是如果精神紧张就会引起病情加重,不容易康复,所以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更应该及时就医、诊断,进行药物治疗,实现防治结合。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中成药正在“迎头赶上”

    目前,市面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从现状来看,化学药和中成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领域中,都有着良好的应用。一组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医院终端化学药市场份额中消化系统疾病类药物位居第四位,而中成药市场份额中消化系统疾病类药物位居第五位,可以说不分上下。不过,从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单一市场来看,化学药占据了优势地位。根据往年的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化学药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成,2015年占比超过8成。

    可以看到,虽然化学药仍然占据了优势地位,但中成药正在迎头赶上。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化学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虽然可以对症治疗,但副作用多、大;二是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且安全有效。

    比如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腹痛、腹胀、不消化等临床治疗,通常被认为胃动力不足,治疗过程中也常常使用促胃肠动力药。而促胃肠动力化学药中,多潘立酮无疑是代表产品。多潘立酮在国内被不少患者当作助消化药长期使用的药品,但事实上其在国外却多次被警示甚至建议限制使用。美国FDA早在2004年就警告一切含多潘立酮成分的药品均非法,同时拒绝相应的成品药和原料药进入美国,认为多潘立酮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猝死;欧盟2014年报告认为多潘立酮与严重心脏疾病风险相关,建议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限制其适应症,仅用于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并建议减小剂量、服用次数和时间。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