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上市公司2018财报透视:奋进中的新华制药

发布日期:2019-06-0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山东上市公司2018财报透视:奋进中的新华制药

    记录︱新华制药:“金花”与“明珠”共舞

    文/拾冷

    山东上市公司2018财报透视:奋进中的新华制药


    01  

    2018年7月6日,《我不是药神》上映,让炎热的夏季,再次“火爆”。

    “仿制药”,随着《我不是药神》话题的发酵,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曾想到,在芸芸众生之中,有太多的人对“仿制药”寄予了“生的希望”,对药价充满“降价的渴望”。

    2018年7月18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的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而“仿制药”问题,也在《我不是药神》之后,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出台“鼓励政策”,“仿制药通过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优先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并且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

    就在不久前,5月14日,新华制药的“格列美脲片”全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所涉1mg和2mg规格均以国内前三家身份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在这有必要解释一下“国内前三家身份”: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引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到,“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也就是说,从国家层面,在药品采购上,只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前三家”企业生产的药品。

    而所谓“一致性”,是指在药效和质量上,仿制药要与原研药一致,以此为原则分批分期进行质量评价。换一句话说,“中国仿制药的质量和治疗标准,要向国外的原研药看齐”。

    从这两个基本要求,我们能够读懂,“仿制药”对药企而言,既是发展的红利,也是对药企科研实力、人才力量、品牌影响的一次“长跑耐力竞赛”,是否能够坐上仅有的“三个头等舱”,对药企而言,可能关于一条生产线的生死存亡,关乎巨大科研投入之后的高效产出。

    通不过一致性评价,意味着该药企的药品无缘市场。特别是在医保制度改革加持下,以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4116亿元,这背后是国家层面对“仿制药”的重新洗牌,也是“对历史欠账进行一次补课”。

    在“格列美脲片”这一药品上,据公开数据,截止到4月30日,新华制药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研发费用已经投入约人民币1098万元。而格列美脲片,是磺酰脲类药物中性价比较高的降糖药物,将为降低国内1.4亿“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担提供有力的药物支持与保障。

    新华制药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的人才、科研、品牌,是“基石”。

    02  

    2018年11月,山东新华制药股份发布公告,“董事会已通过股票期权计划的建议方案及其建议授予方案。股票期权计划将由股东于股东大会以及类别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

    而列入“股票期权计划”激励对象是,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成员,而激励的目的只有一个:“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就在今年5月,新华制药荣获“2018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而新华制药成为淄博市唯一获评的企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才强企”是新华制药的“头等战略”,在这一战略支撑下,新华制药历经76年发展,成为中国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制药名企。

    3名院士、2名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1名长江学者、5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3名高端外国专家,1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大师,9名山东省首席技师,3名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的高端人才团队……

    翻看新华制药的“人才簿”,我们发现了上述数据,可以想象呈现“阶梯形”的人才团队,在这样重视人才、文化与研发氛围之下,其所产生的“虹吸效应”,以及科研产出,必将与企业发展、经济效益产生良性循环。如今的新华制药,对人才而言,无疑是一块“吸铁石”。

    “人才强企”所迸发的科研能力,带动科研成果的频发产出。目前,新华制药已经拥有“十朵金花”,十大名牌制剂产品,还有“三大明珠”,三个国家一类新药。

    2018年10月,《中国一分钟》见证中国奇迹。而在新华制药,一分钟制造19025片剂,一分钟生产1902支针剂,一分钟3804粒胶囊剂飞向世界各地,一分钟380元科研投入迸发创新活力,一分钟提供380袋颗粒剂,一分钟向全球提供 57公斤原料药……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