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血”之恋 ——记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友玲

发布日期:2019-06-1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蓝血”之恋

      ——记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友玲

      美国哲学家梭罗:“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把生活过成最简单的样子,就是极致之美。可惜世上大多数人都贪念过多,真正能把日子过成这样的人,寥寥无几,丁友玲正是其中一位。在她的身上,有许多的标签,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女企业家,但是她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位科技工作者。谦虚与内敛是她的品质,兴趣和坚持是她的信念。对丁友玲来说,自己的爱好、工作与生活已融为一体,充满了“对鲎研究事业”的身影。她一直在努力为人类的疾病检测与诊断以及保证人类健康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蓝血”之恋 ——记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友玲

      也许大家会好奇,为什么丁友玲能够那么专心一致的投身到鲎试剂开发研究事业上来呢?这不得不从她的家庭谈起。“我的家庭对我影响很大,三代都是华侨”。丁友玲的祖父丁先诚是我国清末最早参加革命的民族斗士之一,他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回国后在福建参加了同盟会起义。心中满怀进步之情,渴望祖国富强、人民富裕的报国思想也影响了自己的后辈。丁友玲的父亲年轻时曾在美国留学生物科学,而母亲当年是古田县中学的老师,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在母亲和祖父的影响下,丁友玲的父亲克服了各种困难,在海上整整漂泊辗转三个月,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父亲回国后把一生所学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谢绝了原来母校燕京大学的邀请,回到福建协和大学工作。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丁友玲在中学时代非常崇拜居里夫人,她将居里夫人传读了多遍。“她的梦想就是做像居里夫人那样在科学上孜孜不倦,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女科学家。”

      1965年,丁友玲追随父亲的后尘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开启了自己的“梦想之旅”。正当丁友玲在北京大学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年轻的丁友玲参加了新北大红卫长征队,因为她觉得自己从小在优越家庭中长大,没受过什么磨练,她认为一人要成材就必须锻炼自己吃苦精神。因此她报名成为新北大红卫长征队的一员。长征队根据红军长征路线,从湖南醴陵出发,一直走到井冈山、瑞金。平均每天走80到100里的山路,“这段经历对我是很大的磨练,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1970年丁友玲从北大毕业,其后无论是在南昌安义县军垦农场军训“打砖,做砖坯、烧砖”的两年,还是被分配到在九江地区卫生局防疫站做科研,丁友玲并没有在那个时代沉沦,而是始终游走在时代的前沿,用梦想为自己引路。当时九江地区爆发松毛虫灾,很多农民被感染,由于病菌特殊,一般抗生素无法治愈,许多人因此而死亡。为了挽救生命,丁友玲加班加点进行试验,终于发现了感染细菌菌种,当地医院医生根据她实验结论对症下药,顺利消灭了疫情。当年她被评上单位唯一的先进工作者。

      1979年,丁友玲回到福州,在福建省药检所工作。机遇总是来得那么突然,国家卫生部将“研制鲎制剂”作为重点课题下达到福建省药检所,丁友玲承接了这一课题,从此鲎血液的研究伴随了她的一生的生活与工作。鲎(hou)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早在三亿多年前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被称为海洋“活化石”。鲎以其特有的蓝色血液向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其血液中可以提取制备的鲎制剂,用于检测药品中细菌内毒素。鲎种类众多,能够用于鲎试剂提取的仅有美洲鲎与中华鲎两种。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研工作者就发现了鲎的血液的特性并成功研制出鲎制剂。而我国当时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到了80年代,日本在这方面的科研水平却远远超过了美国,站在了国际前列。经过三年的刻苦攻关,丁友玲的团队终于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鲎制剂,获得了卫生部重大科研成果甲级奖。回想起自己与鲎制剂的缘分,丁友玲感慨万千。鲎上岸产卵是夏季,为了采集原料,丁友玲和她的同事们需要从福州前往平潭岛海边,当时交通不便,坐车需要至少八九个小时的时间,“一路颠簸,还是黄土山路,下了车全身都是尘土,头发都是白的”。采集到原料回到实验室,“当时的年代,实验室没有空调,无菌室密不透风,呆几个小时下来大汗淋漓。原本三个主要攻关人员,其中有一名同事由于吃不了这苦,就中途退出了研发队伍。”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