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稻渔共生“破题” 农业提档农民增收

发布日期:2019-05-27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5月14日,在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永华村,村民吴英平和工人将650斤蟹苗放入稻田中。“等到秋天,一块地既有水稻收成,又有螃蟹收成,一举两得。”吴英平说。如今,稻渔共生的模式在银川正大面积推广。

      2017-2018年,银川市推广稻渔生态综合种养1.4万亩,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在全国创新生态陆基渔场种养模式1万亩,打造了4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在粮食价格下降的形势下,通过水产品养殖实现亩均增收300元。

      2018年,吴英平流转了560亩地,全部采用稻蟹共生模式。“农药减了一半,打虫药没有用,没想到大米和螃蟹的品质都很好。”吴英平说,去年,光螃蟹的纯收入就达到25万元,水稻10万元。今年,他又流转了1000亩地,投放了3000斤蟹苗,按照上市时每个重2两左右计算,预计年纯收入将超百万。

      在贺兰县立岗镇兰丰村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占地1500平米的设施温棚下分布着20个鱼池,分别饲养着加州鲈鱼、鲟鱼、南美白对虾。负责人高长城告诉记者,鱼池的水先经过微滤机处理,将水、粪分离,再进入生物池杀菌、消灭氨氮,然后进入稻田,在稻田中吸附净化后进入下一个车间,经过处理用来养淡水石斑、墨瑞鳕和培育虾苗。稻田里还养着螃蟹,田埂上的空心菜是渔菜共生模式的“实验地”。“稻田原本是一片盐碱地,螃蟹喜欢碱性水,两者相加,各得其所。”高长城说,工厂化内循环水设施养殖的模式,将用水量减了50%以上,这片地上,又养鱼、又种稻,还养蟹、种菜,一举多得。通过渔业互联网,8个工人就将所有鱼池和稻田管起来,公司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管理科武竞告诉记者,稻渔共生的模式高效、节水、生态,河蟹既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提质增收。这将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特色现代农业转变。

      目前,银川螃蟹养殖面积2.4万亩,养殖企业合作社47家。今年,银川市将重点打造西夏区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推广“宽沟深槽”稻渔综合种养和“以渔改碱”,新建稻渔综合养殖1.5亩。该局还将牵头组织成立稻蟹养殖联合体,扩大种养规模、提质增效,让本地螃蟹成为市民餐桌的“常菜”,并打造银川螃蟹品牌。(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实习生 刘娜)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