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内需拉动的医药行业具贸易战免疫属性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中美贸易战持续加压。美国5月10日正式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之后,中国财政部5月13日亦宣布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加征更高关税,其中包括胰岛素等医疗健康相关的商品。由于医药产品大体以供内需为主,与美贸易总额不高、 影响有限, 仅部分外销医疗器械存在直接负面影响。由此路闻卓立认为,加征关税对国内药品市场影响较小,绝大多数商品已实现国产替代,不会造成价格大幅波动。

    受内需拉动的医药行业具贸易战免疫属性

      图片|视觉中国(000681)

      2019 年5月10日,美国对自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10%提高至25%, 5 月 13 日美国公告第二轮拟加税名单,计划对美出口约 3000 亿美元产品加征 25%的 301 措施关税,清单中不包括药品、部分药品原料、部分医疗产品、稀土材料和关键矿物。美国6月中旬将就该份清单举行听证会。

      随后。中国采取反制措施。财政部文件显示,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 600 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分为25%、20%、10%、5%四类,接近5000个商品。 加税名单中涉及近百个医药类商品,包括药物领域和器械领域。

      出口加税影响有限

      中国医药(600056)产业以内供为主,2018 年医药制造业主营收入近 24000 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约 1460 亿元、占比仅 6%。由此可见,出口摩擦对医药板块影响较小,医药属于内供产业,加税只影响部分外销医疗器械。

    受内需拉动的医药行业具贸易战免疫属性

      据中国医保商会 2018 年数据,中国医药行业的出口以原料药(47%)、医院诊断治疗器械(16%)、保健康复器械(9%) 为主, 且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因此,对于外销美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影响可能偏负面, 如迈瑞医疗(但本轮边际影响不大)、 万孚生物(300482)等,其影响取决于销售模式与边际加税。

    受内需拉动的医药行业具贸易战免疫属性

      中国进口替代加速

      中国医药产业大体以内需为主,医院用药中约 73%为国产,医院器械则由进口主导(美国有一定地位,海关总署样本监测显示 2018 年医疗器械进口中,美国约占38%)。华泰证券(601688)研究员代雯认为,对于此次加税涉及原料药与医疗器械,其中大部分为胰岛素等原料药以及彩超、 CT 等医疗器械,对美依赖度不高,进口摩擦对医药板块影响较小。

      据了解,在部分领域中国已初步具备与美国厂商竞争的能力。如在药品方面, 带量采购配套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将持续挤压高价进口原研药的市场空间;医疗器械方面,一些国产医疗器械设备也在逐步替代进口设备。

      再如对重组人胰岛素加征25%的关税,对于礼来等跨国药企来说,如果相关产品价格不涨的话,利润就会大幅下降。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重组人胰岛素份额不小,此次加征关税后,对于包括甘李药业在内的中国药企是利好。

      另外,此次进口替代推进较为迅速的医疗器械很多都在清单之内。

      有行业报告显示,在医学成像、体外诊断、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病人监护、医疗信息化等细分领域中,国产医械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中国企业或迎来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举例称,在外科手术冲洗领域,国外进口脉冲冲洗枪价格昂贵,病人负担重。而国产盈诺YNM-I型脉冲冲洗产品同样能达到冲洗效果,并且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价格还实惠,在这种国际形势下,高性价比国产医疗器械将迎来发展机会。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美已经进入超级遏制与循环遏制阶段,整个医药产业链可能都将进行深度博弈与产业链转移。国内医药产业链相关企业要抓住机会,逐步建立完善研发、质控体系,否则作为产业链末端的消费者将成为成本上升和风险承担的最终兜底者。

      华泰证券研究员代雯表示,本次进口加税涉及原料药与医疗器械, 原料药涉美较少、 影响较小, 医疗器械大多仍属于加税 5%名单、无边际影响, 部分产品(内窥镜、 临床监护设备等) 进入 10%加税名单中,但自美进口占比不高,所以预计对其细分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不大。据中国医保商会 2018 年数据, 医药品进口以医院诊断治疗器械(30%)、西成药(26%)、原料药(17%) 为主。

    受内需拉动的医药行业具贸易战免疫属性

      平安证券发布最新研报称, 在贸易摩擦的动荡背景下,医药行业展现出优越的防御性,医药是典型的内需拉动型行业,对外依赖度较低,具有很强的贸易战免疫属性,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少数不太受波及的行业。(完)

      本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币交易与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