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吓你!救命的“王炸抗生素”

发布日期:2019-07-1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不是吓你!救命的“王炸抗生素”


    在对抗细菌的“上半场”,抗生素的使用使得人类打出了一场“漂亮仗”,寿命大大延长,而在“下半场”,因为耐药性导致的抗生素不管用,“超级细菌”成为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大敌,面对感染“无药可用”将是你我都可能面临的困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导,健康报社主办的“合理用药•中国行动”之“科学管理抗菌药物—媒体走进医院”项目昨日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深入对付细菌的重地ICU(重症医学科),看看一线医护规范感控,有了哪些新手段

    过早不合理暴露导致抗生素困局,新药速度跑不赢耐药——救命的“王炸抗生素”,你可能用上也没用

    抗生素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伴随抗生素的使用,细菌耐药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使用某一剂量的某种抗菌药物一段时间,微生物会适应或是死亡,适应并存活下来的微生物会携带耐药基因。一种抗生素诞生——菌种适应或耐药—更强抗生素使用,这个循环一直都存在。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抗生素耐药周期大约在10年,如今已经缩短到两年左右,新药研发速度要跑赢耐药周期,已经越来越难

    抗菌药物耐药问题,形势非常严峻。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就曾经对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拉响过“警报”:全国范围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1.5%、9.0%、20.7%和56.1%。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杨毅主任介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老百姓口中“顶级抗生素”之一,相当于打牌时的“王炸”。但抗生素使用过多,过早不合理暴露产生的耐药,让很多人可能用上这些“王炸抗生素”也没有效果,遗憾失去了救治机会。

    15分钟全院预警,一次性获取7000多种微生物信息——对付耐药菌有新的“硬核武器”

    “正常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耐药,因此我们强调的是,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杨毅主任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介绍,遏制耐药发生,需要医院多部门协作,同时也有高科技手段的助力。

    邱海波副院长告诉记者,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能在获取菌落后15分钟内鉴定出微生物的种类,而且一旦检测到碳青霉烯的耐药病原菌后,会通过院内信息系统及时向临床医生推送,做到耐药菌的实施预警。院感专职人员还会对所有多重耐药菌检出患者进行跟踪检测,定期对多重耐药菌进行汇总分析,反馈到临床。

    传统的微生物诊断是“小网”,基因检测技术还给微生物织了一张“大网”。不依赖于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培养,中大医院通过基因技术的精准感染检测,能一次性获取病人大约7000多种微生物的整体信息,并且检测速度相对也较快,常见的比如呼吸道核酸13项,最快3小时左右出结果,大通量的也在26小时左右,协助临床医生进行抗感染或者是合理用药。

    “要让抗菌药物恰恰好地发挥出作用,我们还有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用药更加精准。”杨毅告诉记者,目前医院可以监测血药浓度的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等共计20余种。

    ICU是最后一道战场,遏制细菌耐药要“下基层”——你家的小药箱,也是“引发风暴的蝴蝶翅膀”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介绍说,2018年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1.92%,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98%,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6.0DDD,均明显低于国家卫健委的指标要求。中大医院ICU是国家级重点专科,收治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各种重症患者,集中了各种有创和无创的抢救设备,因此防控措施也更加严格,单是床边消毒液,每床每天的消耗量就在45-60毫升,远超过一般认为20毫升的有效用量。

    ICU是遏制细菌耐药的战斗最前线之一,也是最后一道战场。“很多重症病人发生耐药其实在基层医院就产生了,随着医联体的建设,我们应该把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下沉到基层医院,从源头上降低耐药发生率。”杨毅主任指出。目前在基层重症感染诊疗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误区。杨毅主任谈到,临床上要加强炎症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不能忽视临床症状体征,而简单地将病原学结果作为“金标准”;不能忽视感染部位筛查及病原学送检,如果拿着一套抗感染方案应用于所有患者,是不科学的;同时,她还呼吁,不能全照搬指南意见,或将重症感染与耐药菌感染混为一谈,导致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增加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