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使用的抗生素都去哪了

发布日期:2019-05-3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一年使用的抗生素都去哪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进食肉食比例的增加、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肠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同时,父母焦虑症背后的儿童抗生素滥用、以瘦为美审美观下的女性泻药(减肥药)依赖,以及社会中压下的男性IBS发病率上升,都普遍标志着肠道问题已从健康问题上升为社会议题,需要被全社会所重视。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5位,且我国的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世界的18.6%,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近日,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袁耀宗教授在2019世界肠道健康日主题研讨会暨全民肠道宣传月启动会上表示,肠道问题高发的背后有社会心理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比如很多女性“以瘦为美”,经常服用泻药,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还有两项重要因素就是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以及近年来外卖多,快餐多带来的少蔬果高盐高脂的不健康饮食。

      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玫琳凯营养品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敏杰表示,中国抗生素使用量惊人,一年使用16.2万吨抗生素,超过5万吨的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儿童抗生素使用率达58.37%

      从根源上讲,人体的健康来自体内微生态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因为80%的人体共生微生物生活在胃肠道里。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泄器官,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大脑,亦是人体第一大免疫系统,是人体免疫功能调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肠道中寄生着数以亿计的细菌,一般讲可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3大类,当人体肠道中有益菌比例下降而有害菌数量上升时,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显然,这些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与宿主形成一种共生共赢的生态平衡,才是正确的。

      然而,如今的抗生素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内的有益菌、有害菌一起杀灭,肠道里的其他细菌就会趁机繁殖作乱,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造成严重的肠道疾病。另外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由此引起全身诸多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还会影响人体的肝、肾及胃肠道的功能,损害人体器官。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出生后7天内使用抗生素的早产儿与未使用抗生素的早产儿相比,肠道杆菌比例明显降低,且菌群多样性降低,抗生素能够除去有害菌,也能除去到有益菌,继而造成肠道菌群失衡。

      就此,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表示,呼吁大家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从关注儿童肠道健康开始。

      “我国有超过38%的儿童受困于肠道问题,其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据悉,我国儿童抗生素使用率为58.37%,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率为19.95%,研究表明:高达64.43%患儿使用抗生素后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戴耀华表示,这些数据也折射了很多年轻妈妈比较焦虑,孩子一生病就用抗生素的情况以及缺乏儿童肠道健康的基础知识的现状。

      益生菌行业形成近千亿产业规模

      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都与健康肠道菌群的破坏有关,而恢复健康肠道菌群是人类走向全面身心健康的捷径。那么,老百姓该怎样既能获得抗生素的益处,又不受抗生素副作用的影响?

      就此,袁耀宗教授和戴耀华主任两位专家都认为,对国民进行肠道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建议采取合理膳食增加新鲜蔬果摄入、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保持肠道菌群平衡,适当补充益生菌的三管齐下方式,建立治理肠道生态平衡。也提出益生菌在保持肠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益生菌对肠道有“清、调、护”三方面的作用,通过清理肠道有害物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护卫肠道免疫防线来帮助肠道实现长治久安。

      据记者了解,我国益生菌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进化,益生菌的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大,2018年已形成近千亿元的产业市场。

      同时,有专家表示,近年来,对益生菌研究逐渐从功效转向其作用机理,益生菌行业创新在加速,多元化的产品扩大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成为食品工业中增速最快的营养健康产业之一。

      而随着益生菌产业成为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并迅猛发展的同时,益生菌行业在标准法规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在益生菌保健食品的法规建设上,国家监管机构明确了益生菌保健食品的定位,积极推进注册与备案双轨制建设。

      近期公开征求意见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征求意见稿)》受到各方关注,新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益生菌定义,并将益生菌安全性与功效性审查聚焦于菌株,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随着备受关注的9种益生菌与7种益生元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的范畴。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