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发布日期:2019-06-17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

     

    6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全体大会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等人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围绕“健康无处不在——可持续发展的2030时代”的主题和“人人得享健康”的口号,讨论大健康相关领域热点,促进全球合作,汇聚良好意愿与智慧,共谋人类健康的未来。
    陈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希普利 新西兰前总理
    颜金勇 新加坡卫生部长伯克利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克里斯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发展项目总裁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张海迪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王海京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
    希望中国医改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呼吁建立5G环境和健康保护架构
        “医疗卫生系统应该为人人所得,无论他来自哪里,年龄如何、性别如何、职业收入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说,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医疗健康指标,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准,上海和青岛人均预期寿命都超过了80岁。
        关于健康政策,陈竺认为要关注基层进行改革创新,将其视为推动力,将疾病预防视为重点,要重视传统中医和西医,将医疗纳入所有政策决策领域,并且要努力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造福所有人。“这一计划当然是非常先进的策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30年的时候将会达到79岁。”陈竺表示,希望中国在医改方面的经验,也能够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未来的工作重点,陈竺表示要推行更多的实体项目。“我建议建立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应急响应团队,促进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的应急响应。”陈竺说,希望建立国际健康整合网络,推进健康教育培训,推行健康研究,促进全球健康、食品健康和食品卫生安全,促进全球动物保健,促进全球环境安全。
        “我们呼吁支持高级别南北对话,为不断新发的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提供平台,促进专家的沟通。同时,我们也呼吁建立基于5G信号的环境和健康保护架构,中国科学协会以及红十字会将尽可能促成这些项目的达成。”陈竺说。
    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
    让科研成就惠及普罗大众让全球享受医疗健康服务
        “这次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融入了各个行业,慈善家、政治家、商界人士、科研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共聚一堂,分享各位的见解和洞见。”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表示,希望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民能够享受健康服务。
        “健康这个议题将会不断扩大,涵盖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领域,我们希望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民能够享受健康服务。我们也希望通过现今高级、先进的技术和政策,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慈善事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让全球各地的人们享受医疗健康服务。”希普利表示,在她作为新西兰卫生部部长的时候,对医疗健康有着深刻的见解。
        希普利希望科研人员关注科研成就的普及。“我呼吁和敦促各位科研人员不仅仅了解你们的科研对象,同时也要关注社区当中不同人们的需求。我发现有些本应该普及的治疗方式现在却十分稀少,我想敦促各位科研人士,思考一下如何让科研成就惠及普罗大众,惠及世界各个角落。”
        在希普利看来,如何让科研成果被民众信服,是科研人士需要思考的。“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弥合科学知识和商业决策之间的鸿沟,这正是我们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需要做的。”希普利说,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健康无处不在,我们就要让人们了解这些先进技术和知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张茅:
    治疗并不是改善国民健康唯一手段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治疗并不是改善国民健康的唯一手段,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张茅认为,要加大健康科普宣传,帮助群众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当前,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负担、环境污染等带来多重健康威胁。张茅认为,面对挑战,国际社会应寻求共识,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健康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探讨全民健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张茅说,从人口总量看,我们有近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老百姓的健康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从区域特点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资源环境差异显著,对全民健康提出了更多样、更复杂的问题。
        “论坛以‘健康无处不在’为主题,非常有意义,也有丰富的内涵。”张茅说,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倡导防患于未然,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倡导上医治未病,就是强调预防为先、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治疗并不是改善国民健康的唯一手段,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张茅说,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引导,倡导健康生活,要加大健康科普宣传,帮助群众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韩国前总理韩升洙:
    气候变化影响着传染病发病模式
        刚刚卸任联合国气候变化特使的韩国前总理韩升洙,以 “气候变化与卫生问题”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现在热浪、干旱、暴雨、台风、飓风越来越多了。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福祉,而且影响越来越大。”他表示,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化甚至改变了传染疾病的传输方式,在卫生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世卫组织的一项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将在2030-2050年每年额外造成25万人死亡,化石燃料的污染已经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呼吸道疾病以及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他表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有90%的人在呼吸污染过的空气,将近30亿人依赖于有污染的燃料生活,这些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其他微颗粒物是呼吸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韩升洙说,气候变化带来的卫生影响分布是不公平的,低收入群体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影响。“气候变化有可能影响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规模以及发病模式,我们有必要行动起来,加快完善各国医疗体系,卫生部门有必要和能源部门、水务部门、交通部门、土地规划部门等加强沟通,通力合作,降低气候变化给健康带来的危害。”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
    更多人在家附近享受初级医疗服务
        和其他国家一样,新加坡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此次论坛的主题是 ‘健康无处不在’,和我们新加坡特别有共鸣,也跟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医疗健康转型方向一致。”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表示。
        新加坡医疗健康转型关注在健康产业上游进行投资,培养国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与食品行业进行合作,让他们加工生产更健康的食品,比如全麦面条、米饭、健康食用油等等,并且对这些食品进行严格审查,相关政府部门定期监管。”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说。
        “新加坡也加大了医疗体系建设方面的投资,连续性投资建设公共医疗设施,吸引私人参与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包括综合医院和社区项目。”他说。医院提供医疗诊断的同时,更多的医疗服务开始向社区扩展,更多的人在家附近就可以享受到初级医疗服务。
        “这一代新加坡人会继续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我们建立了可以对医院治疗有效性进行监管的机构,不断对新的医疗技术进行评估,同时也设置了医疗采购和服务后勤部门,汇集所有公共资源打造最优的医疗体系。”颜金勇介绍说,“和很多国家一样,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也正在进行转型,这种转型是必须的,只有不断转型才能给国民带来持续改善的医疗服务。”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斯·伯克利:
    中国正在加速升级监管环境
    “在过去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改革,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有幸参与其中。”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斯·伯克利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中国已经是全球生产疫苗剂次最多的国家之一,正在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已经有4支疫苗通过了世卫组织的预认证,包括流感疫苗、甲肝疫苗、脊灰疫苗以及全球免疫疫苗联盟采购的乙脑疫苗。”塞斯·伯克利介绍说,中国正在加速升级监管环境,出台更严厉的措施监管疫苗生产,将国际标准引入国内相关企业,所有这些对全球疫苗市场和中国自身扩大疫苗规划项目都是利好消息,预期将产生巨大的收益,从而影响全球疫苗供应链。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尤其关注中国在HPV疫苗生产中所取得的可喜进展,这种疫苗可以保护女性预防子宫颈癌。”塞斯·伯克利表示,HPV疫苗的例子向其他国家展示了将癌症预防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一部分,既低成本高收益,又能快速见效。“目前HPV疫苗在全球范围紧缺,我们鼓励相关企业抓住这个机会研发生产,同时在抗击疫病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英国政府首席卫生官戴维斯:
    健康是国家最重要的资产
        只有全民健康,才能全面小康。对于这句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名言,英国政府首席卫生官戴维斯深以为然。在她看来,国民健康是国家最重要的资产,健康的国民是国家的经济支柱,而对每个人而言,健康则是幸福的源泉,“只有把国民健康当作重要的资产,一个国家才能以投资的心态来看待医疗健康,而不是以消极的心态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预算视为累赘。”
        戴维斯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卫生事业和医疗健康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得益于中国政府一直在践行“健康无处不在 人人得享健康”的先进理念。
        戴维斯特别提到了日益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有报告称,目前全球每年至少有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疾病,如不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抗生素耐药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会快速增加。戴维斯表示,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如果听之任之,人类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在这场战役中的优势。戴维斯透露,英国将加强与中国在应对抗生素耐药性方面的合作,“非常感谢中国举办此次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为让各国人民活得更长、活得更健康而共同面对挑战。”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
    多措并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介绍,中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体国民“病有所医”的美好向往正在初步实现。2018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28.7%,为近20年最低,医保支付收入已占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60%,“全民医保制度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拥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胡静林表示,新时代对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医疗保障局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深化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牢牢把握保基本和可持续的原则,努力建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医疗保障局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在继续保障大病医疗的同时,促进慢病健康管理,增强门诊保障功能。二是健全医保扶贫的长效机制,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措施,夯实托底保障功能,有效化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三是发挥医保的引导作用,健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价格适宜的、更好的、更有价值的药品和医疗技术的应用。四是聚焦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现象,促进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难题。五是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张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韩升洙 韩国前总理胡静林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戴维斯 英国政府首席卫生官于文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焦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发展项目总裁克里斯·伊利亚斯:
    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旨在促进全球卫生和教育领域平等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1月,其创立者为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妻子梅琳达·盖茨。该基金会全球发展项目总裁克里斯·伊利亚斯表示,随着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正生活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永续、更加和谐的社会中。过去20年,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带领和世界各国的齐心协力下,人类在防治结核病等传染病、促进疫苗发展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而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使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享受到了日益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
        伊利亚斯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健康的权利。可喜的是,世界各国正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战略合作,“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防治结核病、艾滋病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我们会持续挖掘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巨大潜力,把中国好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世界各地,造福全人类。”
        伊利亚斯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长期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对非洲的无私援助令人印象深刻,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感谢中国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
    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引领未来
        健康无处不在,要推进“人人得享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于卫生健康事业有三个著名的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确定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宗旨;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国际上也有这样广泛的共识,‘只有所有的部长都是卫生部长,卫生工作才能做好’。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说。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解决温饱、消除贫困后,健康促进将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健康的定义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从这个层面上说,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使人类能够得享健康。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引领未来。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使人类幸福、健康,在追求完美状态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刘德培说。
        21世纪是生命医学的世纪,医学科技也是推动产业进步驱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期2020年后全球的第一大产业是健康相关产业。“中国工程院愿与包括产、学、研、用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抓住这一机会,共同推进健康事业发展。”刘德培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
    中医药正在融入世界
        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多种疾病威胁,多种因素影响人类健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看来,实现《阿拉木图宣言》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健康目标,传统医学的新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的健康素养理念以及防病治病的实践经验,它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于文明说,综观中医药发展历史,中医药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服务世界民众健康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屠呦呦老师发现的抗疟药用青蒿素,挽救了几百万非洲人的生命。中国与40多个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30个中医药中心,为满足海外民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刚刚过去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ICDCE》,使各国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为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数据,为传统医学融入各国医学卫生体系,奠定了基础。”于文明说,中医药正在融入世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
    让更多中国医药进入国际市场
        “卫生问题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大会聚焦全球健康,意义深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表示,中国作为全球医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为全世界提供大量的优质医药产品,为全球健康贡献力量。
        “保障公众安全、健康,要坚守药品安全底线、推动创新发展、提升监管能力,深化国际合作。”焦红表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积极推进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和相关配套规章的制修订,加快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防严控安全风险。同时,建设一支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全力打造公开、透明、权威的监管机构。在创新发展和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持续深化审评改革,不断优化流程,加速一批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此外,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国际药品注册协调会、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论坛等国际组织和协调机制,即将迎接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管理体系第三次评估。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与各国的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深度参与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同时,希望和鼓励有更多的中国制造的优质医药产品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切实提高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能力。”焦红说。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
    “康复”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生命、残疾与健康的问题都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表示,全球有10亿残疾人,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还有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我们总是祝福生命的美好,但是千百年来,由于疾病、残疾和衰老,很多人失去健康,失去行动的自由和表达的能力,甚至失去享受生活的权利和生命。千百年来,又有无数医生、科学家以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为人类的健康,为消除疾病和残疾做着不懈的努力。作为一个脊髓损伤的患者,我已经承受了59年的痛苦,我深深懂得残疾给人带来的痛苦,懂得残疾人对生命和希望的向往。”
        张海迪认为,在促进全球健康事业发展中,康复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康复是健康的希望。因此,张海迪建议做好预防残疾和康复工作,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视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类健康和残疾的关系,关怀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的发生;高度重视康复服务,希望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在推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进程中,确保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妇女、儿童得到康复服务;加快培养康复专业人才,以前瞻性的目光,培养今天的人才,发挥明天的作用。
        让张海迪非常欣喜的是,中国第一所国家级康复大学在青岛落地。“我们将以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建好康复大学,培养优秀人才,为中国8500万残疾人服务,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
    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表示,中国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始终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以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服务城乡社区为重点,配合政府为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王海京介绍说,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器官捐献等工作,每年培训红十字急救员300多万人,普及急救和健康知识1000多万人次,累计救助白血病、先心病、贫困大病患儿14余万人,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8418例,器官捐献2.4万例,捐献大器官6.8万个。“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守初心、担使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终极目标:做物联网的生态品牌
        海尔连续十年蝉联全球家电零售量第一,为什么要进入大健康领域?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了一下西蒙·斯涅克提出的“黄金圈理论”:三个同心圆,最中心的圈代表“为什么”,即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战略;第二个圈代表如何让战略落地;最外一圈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如果目标达到了,就再从‘为什么’开始。这个理论框架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都非常有用。”
        张瑞敏坦承,海尔在大健康领域并没有资源,负责生物医疗工作的执行副总裁谭丽霞并不是医学专家,而是财务专家。但是,今天的海尔已经把大健康产业做得有声有色,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采取了物联网思维。“其实,所有传统医疗行业都要转变、都要颠覆、都要按物联网思维来做,我们进入这个领域,反而少了一些历史包袱。”
        海尔曾在上海兼并了两家医院,并且在9个月内就实现了盈利。“物联网思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体验经济。传统医院里并没有体验经济,但我们让所有的医生都围着患者转,医院很快改观。”
        张瑞敏还专门介绍了海尔生物医疗提出的物联网血液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海尔为医院提供储藏血液的设备,然后通过物联网形成一个生态,每一袋血液都可全流程地进行追踪,解决了医院过去血源紧张,同时又存在手术室领取血液使用不完无法退回的浪费问题。该方案提高了国际上的血液使用标准,而且推广到了“一带一路”国家,甚至推广到了英国等发达国家。海尔的疫苗冰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把生物冷藏的过程“连接”起来。张瑞敏认为,5G和大数据一定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物联网的本质就是人联网,如果不能把人的情感连接起来,物联网就是无的放矢。“5G是物联网的基础,而物联网的核心就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一定要满足人的体验。”
        最后,张瑞敏总结说,海尔的目标就是要做物联网的生态品牌。今年,国际品牌机构Brand·Z把海尔评为全世界唯一一个物联网生态品牌。“在大健康领域,我们也是要做物联网生态品牌。”张瑞敏指着自己当天佩戴的领带说,“就像我今天戴的这个领带,上面全都是数学公式,我们一道题一道题地去解决,无论如何都一定会达成我们追寻的目标。”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 娉 赵 波 陆 波 孙 飞 郑文斌 本版摄影 周光辉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