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滥用抗菌药 或将面临取消其处方权限

发布日期:2019-06-07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市民周女士和李先生最近很郁闷。周女士的儿子因感冒去医院就诊,结果门诊输液一周花了1700多元。李先生的女儿因为支气管炎住院十天花了3000多元。两位家长坦言:“心疼钱是一方面,关键是孩子下次得了同样的病,是不是还得输液?输这么多消炎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知情人士介绍,在医药尚未彻底分离的大背景下,包括抗菌类药物在内的药物之所以泛滥与利益驱动有很大关系。近日,河北省卫计委和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要求全省进一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滥用药物的医生或将面临取消其处方权限,问题严重的医院,主要负责人将被诫勉谈话。

      质疑

      孩子患感冒、支气管炎该不该输液

      “我儿子九岁了,十天前,孩子放学回家后就说身体不舒服,到了晚上开始咳嗽、流鼻涕,晚饭也没怎么吃就睡了。晚上11点,孩子出现高烧,一量体温39度。”无奈之余,周女士只好带着儿子打车去了附近一家医院急诊。

      在医院,周女士的儿子相继接受了血常规、便常规及胸部X光等检查,结果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院值班医生遂向周女士提出建议,孩子要么口服消炎药,要么输液治疗,如果想效果来得快,可选择输液。“这期间,医生向我讲述了如果不输液的一些后果,如肺炎等等。我只能尊重医生的建议,选择输液。”周女士说,接下来的几天,她为孩子瞧病共花去了1700多元。

      儿子好了,周女士却郁闷起来了:“花钱是一方面,关键是孩子下次得了同样的病,是不是还得输液?一下子输这么多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和周女士有着相同体会的是李先生。今年10月份,李先生家三岁的女儿因咳嗽、发烧到一家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支气管炎。面对检查结果,医生建议李先生的女儿住院治疗。在住院的十天时间里,护士每天都会为李先生的女儿输液,每次一输就是小半天儿。“我看了看,大部分是消炎类药物。”李先生说,十天下来,他先后花了3000多元。让李先生颇为困惑的是:“三岁的孩子,输十天液,还有好几种口服药,孩子的身体究竟能不能承受?”

      两个孩子的病究竟该不该输液?记者带着问题相继采访了多家医院儿科领域的专家,得到的答复并不一致,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持反对态度的专家们认为:“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支持的专家们则表示,疾病因人而异,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就不同,尤其是儿童疾病变化较快,比较凶险,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应视具体病情而定。

      调查

      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占比较高 老人和儿童是最大受害者

      今年10月份,河北省食药监局公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占比较高,老人和儿童是最大受害者。

      据了解,2014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14岁以下儿童占9.7%,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就高达52.9%;65岁以上老年人占15.3%,不良反应占比持续较高。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0.6%,中药占17.73%,生物制品占1.67%,其中抗感染药报告数量居首位,占化学药品的42.06%,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制剂分列前五位。按报告所涉及药品剂型统计,怀疑药品为注射剂占57.13%,其中注射剂型给药方式又以静脉输注为主。

      过去的这个周末,记者以发烧、咳嗽、感冒为由,走访了4家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家个体诊所。结果发现,所访10家医疗单位的医生均给出了“输液”的建议,其中多位医生强调“吃药和输液自己选择,但输液会好得快一点儿”。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个别医生钟情患者“输液”呢?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在医药尚未彻底分离的大背景下,患者输液与利益驱动有很大关系。多位知情人士说:“药物尤其是抗菌类药物之所以被滥用,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极诱人的利益链条,医生给患者用的抗菌药越多,药价越高,拿到的回扣也就越多”。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小部分患者的主动要求,有些市民为了达到快速治愈疾病的目的,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打针或输液。

      个别医生开“大处方” 病好了药还剩一堆

      记者了解到,药物的滥用不仅仅在抗菌类药物上,在其他药物方面同样存在。但凡有过就医经历的人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次去医院看病,总是会提一袋药回家,最少也是两三盒药。可最终的结果是,药没吃完,病好了,剩下一些药白白浪费了。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