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搞清楚刺身与姿造的区别

发布日期:2019-07-2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帮你搞清楚刺身与姿造的区别





    2013年12月,「和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成为注册对象的“和食”,并非是寿司、天妇罗之类的料理本身,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日本饮食文化。


    从高级料亭到下町的居酒屋,菜单上一定会看到“刺身”或者“造り”,同样是在盘中放入时令鱼生食用的料理,却根据店的不同,称呼也有所不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鉴于此,本文将从基础知识、语源、历史等方面进行解读,以加深大家对日本料理的理解。

    “刺身”和“造り”,原本被称为“切身”,定义是将鱼直接放下,去除骨皮就能直接放入口中食用的料理。在切生鱼之后放入盘中陈列食用这一点上,“刺身”和“造り”是相同的意思,但这两个不同的名称是在不同的背景中诞生的,其中涉及到日料的历史以及关东和关西不同的饮食文化。


    四面环海的日本,从古代开始就有生食鲜鱼的习惯。

    “刺身”和“造り”的起源,原本是生肉(兽肉)切碎的东西,被称为“生肉”。到了室町时代以后,被演变为将鱼肉切成细丁用醋拌过来吃。

    这时的生鱼片,都只是在碟子里装上肉块的质朴的饭菜,在酱油普及之前,所用的调味料就是在日本酒中中加入梅干和鲣节、昆布等煮的“煎酒”或者芥末醋、生姜醋等。

    而现在的“刺身”和“造り”,一般都是蘸酱油吃。酱油是在室町时代末期的时候开始作为调味料而生产的。汤浅(现·和歌山县汤浅町),被称为日本最初的酱油店“玉井酱本铺”的创业之地。


    酱油以龙野(兵库)、堺(大阪)等关西地区为中心传播开来后,在江户时代中期作为日本独有的发酵食品而普及。到了江户后期,为了迎合口味较重的江户人的喜好,千叶县的铫子和野田地区生产出了“浓口酱油”。从这时起,刺身开始在庶民中普及,人们也不再用“煎酒”作为“切身”的调料,而是改用加酱油和芥末蘸着吃。


    正确的生鱼片吃法

    酱油酿造场逐渐增加,“切身”也随之开始进化。记录日本江户时代风土文化的百科全书《守贞漫稿》(1853年)中提到,此时江户城内开始流行起专门做生鱼片的“刺身屋”,主要以鲣鱼和金枪鱼作为食材原料。

    刺身原本的摆盘方法是要遵守「一器一种」的习惯,因为把几种生鱼片放在一个食器里会使各种鱼的味道混杂,无法专心去感受食材的美味。但随着“刺身”文化的普及,很多平民喜欢自带盘子去鱼店,选择喜欢的鱼类做成拼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尝试着将数种食材盛在一个食器里,“刺身・造りの盛り合”也就随之诞生了。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